第63章 药局风云(1 / 2)

晨雾笼罩着保定府城,街角的福寿堂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李丽戴着面纱,站在对面的茶楼二层,冷眼旁观这一幕,她手中捧着的茶杯早已凉透,却浑然不觉。

“才半个月,竟然有这么多瘾君子了。”冷月站在她身侧,黑色劲装融入阴影中,只有眼角那颗美人痣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李丽放下茶杯,瓷器与木桌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你看那个穿绸衫的”她指向队伍前端一个不断打哈欠的中年男子,“保定府的通判大人,三天前还在公堂上大骂福寿膏是‘夷狄毒物’。”

冷月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过去七天保定府各福寿堂的销售记录,通判大人购买了十二两,足够让五个壮汉成瘾。”她翻到特定一页,“更可怕的是,已经有贫民开始典当妻女换取福寿膏。”

李丽的手指猛地收紧,指甲陷入掌心。这种场景她太熟悉了——在历史书上,在禁毒宣传片里,但亲身面对时,那种愤怒与无力感仍然如潮水般涌来。

“我们的药局准备得如何了?”她转向冷月,声音低沉。

“按您的吩咐,在三条主要街道各租了一间铺面。”冷月指向雾中若隐若现的三处位置,“招牌今早刚挂上,伙计都是从南方调来的可靠人手。”

李丽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叠药方:“这是我整理的配方,以三七为主药,辅以几味镇痛草药。”她指着最上面一张,“这个‘三七镇痛散’效果最好,但成本也最高。”

冷月接过药方,细长的眉毛微微挑起:“您确定要用这么多名贵药材?按这个成本,一贴药至少要卖二钱银子,如何与一钱银子一包的福寿膏竞争?”

“我们不竞争价格。”李丽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我们竞争疗效。”她站起身,雾霭中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惠民药局前三个月,所有药物免费发放。”

“免费?”冷月难得露出惊讶表情,“那开支...”

“用通衢天下的利润补贴。”李丽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我已经算过了,北方七府的药局,每月需补贴约五千两;而同期我们在南洋的香料贸易,净利是一万二千两。”

冷月眼中闪过赞赏:“以商养药,高明!不过...”她犹豫片刻,“那些成瘾者未必愿意换药,福寿膏带来的快感是普通药物无法比拟的。”

李丽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所以我们需要一点‘诱饵’。”她从药箱底层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我让格物院秘密研制的【缓瘾丸】,含少量罂粟成分,但加入了大量滋补药材,服用后能缓解戒断反应,同时不会加深瘾性。”

冷月接过瓷瓶,小心地嗅了嗅,面色骤变:“您从哪里学会炼制这种药?这配方...这配伍方法...”她猛地抬头,“不似此世应有。”

两人目光相接,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李丽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腰间的黑玉佩。

晨雾渐渐散去,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惠民药局崭新的匾额上。李丽深吸一口气:“走吧,该开张了。”

药局内,十几个大药柜散发着淡淡木香。李丽亲自检查每个抽屉里的药材成色,不时捏起一片放在舌尖品尝,这是她跟冷月学的本事——医者之舌,能辨百草之性。

“夫人,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掌柜老周搓着手进来报告,花白胡子微微颤动,“大多是看热闹的,真来求医的没几个。”

李丽不慌不忙,从内室领出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轻人:“认识他吗?”

老周瞪大眼睛:“这不是西街张铁匠的儿子吗?前些时听说快被福寿膏折腾死了...”

“现在呢?”李丽让年轻人转了个圈,虽然仍显消瘦,但面色已经红润了许多,眼神也清明了。

“神了!”老周惊呼,“夫人用的什么仙方?”

“不是仙方,是医方。”李丽示意年轻人站到门口去,“让他现身说法,比我们自卖自夸强百倍。”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张铁匠儿子起死回生的消息就传遍了半个保定府;药局门前很快挤满了人,有好奇观望的,也有真正来求医的。

“诸位父老乡亲!”李丽站在台阶上高声宣布,“今日惠民药局开张,凡有疾苦者,皆可免费看诊取药!”她指向内堂,“这位冷大夫医术高明,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人群一阵骚动,却没人敢第一个上前。就在这时,一顶官轿停在街口,保定通判脸色青白地走下轿子,官服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显然消瘦了许多。

“大、大人...”围观百姓慌忙让开一条路。

通判踉跄着走到李丽面前,官威全无:“听说...听说你们能治福寿膏的瘾症?”

李丽与冷月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微颔首:“大人请里面说话。”

内堂屏风后,通判已经汗如雨下,双手不住颤抖。冷月为他诊脉后,取出银针在几个穴位上快速施针。李丽则调配了一碗汤药,加入少许缓瘾丸粉末。

“大人先服此药,可暂缓不适。”李丽递上药碗,“但要根除瘾症,需连续服药三月,期间严禁再碰福寿膏。”

通判迫不及待地灌下药汤,不一会儿,脸色渐渐恢复,长舒一口气:“舒服多了...本官...本官是被赵家所害啊!”他突然抓住李丽的手腕,“那赵元辰说此物能提神醒脑,谁知...”

李丽轻轻抽出手:“大人不必多言,好生调养便是。”她从柜中取出一包药,“这是七日份的药,届时我会派人再送。”

送走通判后,冷月挑眉:“为何不趁机拉拢他?这可是扳倒赵家的好证人。”

“瘾君子的话不足为凭。”李丽摇头,“况且...”她压低声音,“我要放长线钓大鱼,你注意到没有,他手腕上有个新刺青。”

冷月回忆片刻:“似乎是个奇怪的符号?”

“和黑船事件中那些倭寇身上的标记一模一样。”李丽的声音冷若冰霜,“赵元辰不仅贩毒,还在组建一支瘾君子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