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条规矩一出,院门外顿时一片哗然。
“每日只接待三人?这也太傲气了吧!”
“还要是疑难杂症?丹石无效?这条件也太苛刻了!”
“酬劳还能用破烂玉简换?这苏婉搞什么名堂?”
“我看就是徒有虚名,怕露馅,所以才立这么多规矩!”
抱怨、质疑、嘲讽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人觉得苏婉是故意拿乔,摆架子。原本熙攘的人群,瞬间散去大半,只剩下少数真正走投无路或心思各异者还在观望。
世界,似乎瞬间清净了不少。
苏婉站在库房门口,看着外面明显稀疏的人群,脸上并无喜怒。立规矩必然会得罪人,也会引来更多非议,但这是目前她能想到的,在保全自身、维持修炼与研究的同时,又能有限度地帮助他人、实践所学的最佳方法。
第一个按照规矩前来的是一位面容憔悴、气息虚浮的内门女弟子。她卡在筑基初期瓶颈多年,尝试多种丹药冲击皆告失败,反而伤了经脉,如今修为隐隐有倒退迹象。
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而来,按照要求,详细讲述了自身情况,甚至拿出了以往服用过的丹药清单。
苏婉仔细聆听,灵觉悄然感知着对方体内灵力那晦涩不畅的流转。她沉吟许久,并未立刻开出“药膳”,而是先询问了对方的功法属性、日常修炼习惯,甚至包括饮食偏好。
女弟子虽觉奇怪,但仍一一作答。
最终,苏婉为她定制了一份为期七日的“温脉养灵粥”食谱,主材是几种性极温和、善于滋养修复经脉的低阶灵植,并详细交代了熬煮的火候与服用时辰。酬劳是一块记载着某种古老酿酒法的残破玉简。
“这……如此简单?”女弟子看着食谱,有些难以置信。上面的材料,甚至不如一些滋补丹药珍贵。
“师姐郁结不在灵力多寡,而在经脉不堪重负,需先养后通。此粥贵在持久温和,润物无声。七日后再看。”苏婉平静解释。
女弟子将信将疑地离去。
接下来的两位问膳者,情况也各有不同,苏婉皆是根据其独特性,给出了针对性的食补建议,而非千篇一律的猛药。
立规矩的第一天,就在这种略显冷清和质疑的氛围中度过。
入夜,苏婉点亮油灯,开始翻阅那块作为酬劳的酿酒玉简。虽然残破,但其中一些关于谷物发酵与灵气融合的古法思路,却让她眼前一亮,似乎对处理某些特定灵植有所启发。
名声是把双刃剑。它带来了困扰与危险,但也如同一个过滤器,帮她筛选出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和可能蕴含知识火花的“报酬”。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吹动灯焰,光影摇曳。
盛名之下,是更需如履薄冰的谨慎,与坚定不移的本心。
她知道,真正的风波,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