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84章 议军规肃腐弊 立纲纪护民生

第184章 议军规肃腐弊 立纲纪护民生(2 / 2)

“这个问题好!”张大叔立刻接话,拍了下桌子,“得有‘罢免机制’!要是士兵觉得分司里的士兵代表不称职、帮着军官搞猫腻,只要有30%的士兵联名,就能提出罢免,然后重新选举新的士兵代表,而且罢免过程要公开,由都监分司派专员监督,不能由军官操控。俺们工农代表也会定期去军队走访,和士兵聊天,要是发现士兵代表有问题,也能向都监司反映,要求核查——比如俺上个月去步军某团,就有士兵偷偷跟俺说,他们的分司代表收了连长的烟酒,俺回去就把情况反映给了监察局,现在那个代表已经被罢免了。”

会议进行到午时,关于“军队反腐机构设置”的讨论基本达成一致,朱静雯随即转入第二个议题:“除了反腐监督,明军还需要‘思想铸魂’。一支没有正确思想引领的军队,再强的装备也守不住民生;一个没有信仰的士兵,再高的武艺也可能迷失方向。经议事会研究,决定在全军设立‘思想指导员’,负责教授《大明民主主义》《韵澜思想》《秀英思想》《常静徽思想》《朱静雯的百姓思想》,把‘军队为百姓服务’的根扎在每个士兵心里,让士兵明白‘为啥当兵、为谁打仗’。”

来自礼部的教育专员刘敏起身,她手里拿着《明军思想指导员管理办法(草案)》,里面详细写了指导员的选拔、职责和考核:“思想指导员的选拔,有三个硬标准,缺一不可:一是必须出身工农或士兵,了解百姓的苦、士兵的难,不能是从小在官宦家庭长大、不懂基层的人——比如步军的指导员,最好是从农村参军的士兵,知道百姓种庄稼的辛苦;二是必须通过《大明民主主义》等思想的考核,不仅要能背条文,还要能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比如讲‘纪律’,要能结合后勤贪腐的例子,说清‘为啥不能克扣军饷’;讲‘为民’,要能结合津天港救灾的例子,说清‘为啥士兵要冲在前面’,不能照本宣科;三是无任何违纪记录,在军队和百姓中口碑良好,士兵信得过、百姓也认可——比如飞军某团的指导员,去年帮驻地百姓修了十多口水井,百姓都夸他‘像自家娃’,这样的人才能当指导员。”

她举了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比如教授《朱静雯的百姓思想》,不能只念‘以百姓为本’的条文,要带着士兵去驻地村里帮百姓收割庄稼,让士兵亲身体会‘百姓的日子好了,军队才有底气’;教授《韵澜思想》里的‘团结’,要组织士兵和百姓一起搞联欢,让士兵明白‘军民团结才能打胜仗’。去年步军某旅的指导员,带着士兵帮百姓修水渠,士兵们晒黑了,但和百姓的关系更近了,后来那个旅征兵,村里有12个年轻人主动报名——这就是思想教学的效果。”

“那指导员具体咋教?不会是每周开次会,念完文件就完事了吧?”来自步军某团的士兵代表李铁蛋问道,他之前参加过几次“思想学习”,都是军官念文件,士兵在

刘敏严肃地说:“绝对不会!方案里明确了指导员的‘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每周组织两次‘思想交流会’,每次不少于两小时,交流会不搞‘一言堂’,士兵可以自由发言,提出对思想的疑问,甚至对军队工作的意见,指导员要耐心解答,不能打压——比如有士兵问‘为啥百姓的粮价涨了,军队的伙食费不涨’,指导员要如实解释,还要把问题反映给上级,不能说‘别瞎问’;二是必须每月开展一次‘民生实践活动’,比如帮驻地百姓收割庄稼、维修房屋、教孩子读书,让士兵亲身感受‘军队与百姓的鱼水情’,明白‘当兵是为了守护百姓的好日子’——去年水军某舰的指导员,带着士兵帮渔民打捞沉船,渔民送了他们一筐鱼,士兵们都很感动,说‘觉得当兵值了’;三是必须每季度进行一次‘思想考核’,考核不看背诵,看士兵是否能把思想用到实际行动中,比如是否主动帮助受伤的战友、是否关心驻地百姓的困难、是否拒绝了不正当的利益,考核不合格的士兵,要和指导员一起补课,直到合格为止——步军某团有个士兵,考核时说‘不知道为啥当兵’,指导员就带他去津天港英烈纪念广场,看遇难者的名字,最后那个士兵哭着说‘俺知道了,是为了不让更多人没家’。”

张大叔补充道:“俺觉得还得加一条:思想指导员要接受士兵和百姓的双重考核!士兵不满意,百姓不满意,就不能继续担任。比如驻地百姓可以给指导员打分,要是打分低于80分,就暂停职务,去礼部接受重新培训,培训不合格的,直接调离军队,不能留在里面混日子。去年飞军某驻地的指导员,百姓打分只有65分,因为他很少帮百姓办事,后来被调离了,新换的指导员百姓打分92分,士兵也满意——这样才能保证指导员真的为百姓、为士兵着想。”

朱静雯当即采纳:“这个建议很好!思想指导员的考核,士兵评分占40%,百姓评分占30%,军队考核占30%,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让百姓和士兵都满意,才能证明指导员真正把‘为百姓服务’的思想落到了实处,而不是搞形式主义。”

午后,会议进入第三个核心议题:设立“兵人代表大会”。这是工农代表和士兵代表共同提出的“军队民主”举措,旨在让士兵拥有监督军官、反映诉求的权利,真正实现“士兵当家作主”。

士兵代表王勇激动地站起身,他手里攥着一份士兵联名写的《兵人代表大会诉求书》,上面有他所在连队全体士兵的签名,每个签名旁都按了红手印:“俺们士兵最清楚军队里的问题,比如伙食费够不够、训练装备好不好、军官有没有滥用职权。以前有问题只能向上级反映,要是上级不管,就没人管了——去年俺们连的训练鞋,鞋底薄得像纸,跑两圈就破了,反映给连长,连长说‘经费不够’,后来才知道,买鞋的钱被他拿去买酒了!要是有兵人代表大会,俺们就能选出代表,把问题直接反映到兵谈议会,甚至全国议事会,不用再怕被压制!”

李刚展开《兵人代表大会章程(草案)》,投影幕布上显示出大会的四级架构:“兵人代表大会分四级:团级、师级、军级、全军级。团级代表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师级每半年一次,军级每年一次,全军级每两年一次。代表的选举有严格流程,不能由军官指定:首先由士兵自愿报名,只要是无违纪记录的士兵,都能报名——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班长,都有资格;然后连队全体士兵无记名投票,得票前10%的成为候选人;再由营级士兵代表投票,最终选出团级代表——每个代表,都必须是士兵自己选出来的,军官不能干涉,要是发现军官操控选举,士兵代表有权向都监司举报,追究军官责任。”

章程里的“代表职权”格外醒目,李刚逐条解读:“兵人代表有三项核心职权:一是监督本级军官的工作,包括核查军费使用明细、检查装备质量、听取军官述职报告,军官必须如实回答代表的提问,不能隐瞒——比如步军某团的代表,去年核查军费,发现有5万明币被团长挪用买了私家车,最后团长被移交都监司处理;二是收集士兵的诉求,比如提高伙食费、改善住宿条件、解决家属就业问题,代表要把诉求整理成书面材料,提交给本级军队领导,领导必须在15天内给出书面答复,不能口头应付——去年水军某舰的代表,反映‘士兵宿舍漏雨’,领导10天就安排了维修;三是向上级反映问题,要是对本级领导的答复不满意,代表有权向上一级兵人代表大会反映,甚至直接向全军级代表大会或全国议事会反映,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阻拦——去年飞军某师的代表,反映‘训练强度过大,士兵受伤多’,上级没解决,代表就直接向全军级代表大会反映,最后训练计划被调整了。”

步军都督赵山河这时问道:“要是士兵代表提出的诉求,和军事训练冲突怎么办?比如士兵要求减少训练时间、增加休息时间,这不符合军队纪律,也影响战斗力,该怎么处理?”

王勇立刻回应:“俺们士兵不是不讲理!诉求要符合‘军事需求’和‘民生需求’的平衡。比如要求改善住宿条件,是为了让士兵休息好,更好地训练;要求核查军费,是为了让装备更精良,更好地打仗;这些诉求不仅不影响战斗力,还能提高战斗力。要是提出不合理的诉求,比如拒绝训练、要求涨薪却不干活,其他代表也不会同意,而且章程里规定,代表提出的诉求,要经过全体代表的投票,超过半数同意才能提交,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去年步军某团有个代表,提出‘取消夜间训练’,投票时只有10%的代表同意,最后没被提交,这就是合理的平衡。”

朱静雯点点头,补充道:“说得好!兵人代表大会的核心,是‘民主与纪律的统一’。士兵有诉求的权利,但也要遵守军队纪律;军官有指挥的权力,但也要接受士兵的监督。比如军官要组织野外训练,士兵代表可以提‘改善训练期间的伙食’‘配备更好的防护装备’,但不能提‘取消训练’;军官要执行作战任务,士兵代表可以提‘完善作战方案’‘保障后勤供应’,但不能提‘拒绝执行任务’。只有这样,军队才能既有战斗力,又有凝聚力,才能真正成为百姓的盾。”

傍晚时分,会议进入最后一项议程:表决《明军反腐与纲纪建设方案》。此时的议事会大厅,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温暖而庄重。朱静雯拿起方案文本,声音庄重:“这份方案,包含了‘设立兵谈议会都监司’‘五军纠督司’‘军旅师团都监分司与纠督分队’‘全军思想指导员制度’‘兵人代表大会制度’五项核心内容,每一项都经过了百姓代表、士兵代表、军队都督的充分讨论,修改了17处细节,比如调整了都监司人员比例、完善了思想指导员考核标准、明确了兵人代表大会的诉求流程。现在,提请全国议事会代表表决,同意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大厅内的代表们纷纷举起手,电子屏实时显示票数:赞成票292票,反对票0票,弃权票1票——方案以绝对多数通过。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透过广播,传到了京北的军营里,士兵们听到后纷纷鼓掌欢呼,有的士兵还拿出笔记本,写下“盼明军干净”的字样;传到了津天港的安置点,周建明的妻子抱着丈夫的消防头盔,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带着笑容,她对身边的孩子说:“你爹没白牺牲,以后有干净的明军保护咱们了;”传到了罗马加盟省的橄榄园,卡洛的同乡们放下农具,对着广播高喊“大明必胜”,还商量着要推荐村里最正直的年轻人,去参加都监司工农代表的选拔。

会议结束后,朱静雯留下兵谈议会、五军都督府、都察院监察局的官员,召开紧急部署会:“都监司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组建,首批人员从都察院监察局、工农代表、军队骨干中选拔,选拔过程要全程直播,让百姓看到公平;五军纠督司要在两个月内到位,先从后勤采购、装备验收、军费使用等易腐领域开展检查,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公示,接受百姓监督;思想指导员的培训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年底前实现全军覆盖,每个连队至少有一名指导员;兵人代表大会的选举,要在半年内完成团级代表的选举,明年年初召开首次全军级代表大会,让士兵的声音真正传到最高军事机关。”

她拿起案头的《大明军律》,在“军民鱼水情”章节下画了一道红线:“记住,明军的根在百姓,明军的魂是‘为百姓服务’。反腐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军队更干净,能更好地守护百姓;思想教育不是形式,是为了让军队更有方向,知道为何而战;兵人代表大会不是走过场,是为了让军队更有活力,凝聚士兵的力量。只有这样,明军才能守护好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守护好每一个百姓的平安,才能让‘以百姓为本’的种子,在军队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当晚,礼部广播电台循环播报《明军反腐与纲纪建设方案》的全文,京北步军军营里,士兵们围在收音机旁,认真听着每一条条款,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有人互相讨论“以后能直接举报了”;津天港安置点的帐篷里,周建明的妻子给孩子们念着方案里的“思想指导员制度”,告诉他们“以后解放军叔叔会更棒,会保护我们”;罗马加盟省的橄榄园里,卡洛和同乡们商量着,要把最好的橄榄油留给明军,“不能让干净的士兵吃劣质油”。

沈明远站在监察局的窗前,看着远处军营里亮起的灯火,手里攥着《明军反腐后续监督计划》——接下来,监察局将联合都察院,定期检查都监司和五军纠督司的工作,确保方案不打折扣地落实。他想起下午会议上张大叔说的话:“纲纪不是挂在墙上的条文,是护在百姓身前的盾;军队不是用来威慑百姓的,是用来守护百姓的。”

是的,盾已铸,魂已立。大明的土地上,从津天港的废墟到罗马加盟省的橄榄园,从水军的舰船到步军的营地,每一个百姓都在期待着,一支干净、有力、为百姓服务的明军,能守护他们的日子,守护他们的未来。而这份期待,终将在“工农兵结合”的纲纪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变成现实——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