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80章 巡督查歪风 纲纪立四方

第180章 巡督查歪风 纲纪立四方(2 / 2)

“靠经验不行!”哈力克掏出牧场的草料分配记录,“去年俺们牧场按经验分草料,母羊饿死了5只,后来用‘因地制宜’理论,按不同牧场的草料产量分,母羊一只没少!民生大学是为疆新民生办的,要是学生不懂‘民生理’,怎么帮牧民过日子?”赵麦围当场列出整改清单:学院议事会三日内召开“理论与本地民生融合”专题会,由哈力克牵头,编写《疆新牧民民生理论案例集》,加入“草料补贴计算”“牧场土地分配”“边疆医疗资源调配”等案例;一周内补足专职理论教师,从疆新省理论学院调3名教师,重点教“理论在本地民生的应用”;开设“理论补课班”,由哈力克带学生去牧场实操,教他们“用理论算草料补贴”。“整改情况两周后复查,合格后才能恢复今年的招生计划。”

陈纺娘带队抵达英格兰自治省爱莉娜大学时,正赶上学校的“大明文化周”,可巡视组在文化周的活动列表里,没找到任何“大明民主主义理论”的相关活动——倒是有“西方古典哲学讲座”,还邀请了当地的学者。“先查工厂管理专业的理论课。”陈纺娘对随行的陈阿福说,后者是英格兰伦敦大明工厂的车间主任,去年用《秀英思想》帮工人算出了“超时工资的合理标准”。

督查组直奔工厂管理教学楼,随机找了10个学生,问“怎么用《朱静雯的百姓思想》分析工厂的工人需求”,有7个学生答不上来,还有2个说“英格兰的工厂有自己的规矩,不用大明的理论”。“啥叫不用大明的理论?”陈阿福急了,掏出工厂的工时记录,“去年俺们工厂老板想少给超时工资,俺们用《秀英思想》的‘工时保障’理论,算出了该给多少,最后老板不得不补了工资!学生要是不懂这个,将来在大明工厂工作,怎么帮同胞维权?”

随后查授课记录,发现《大明民主主义原理》的授课教师,有3名是当地的学者,他们在课上只讲“古典哲学与民生”,没提“大明民主主义在远域的实践”;《朱静雯的百姓思想》更是只上了8节理论课,全是“背条文”,没教学生“怎么用理论解决工厂的工人问题”。“你们是大明的自治省高校,不是西方私塾!”陈纺娘严肃地说,“必须把大明民主主义的核心理论讲透,还要结合大明工厂的实际案例。”她当场要求学院:一周内更换3名理论课授课教师,从大明本土调2名有远域工作经验的理论教师;《大明民主主义原理》加开“工厂工时的理论计算”“工人需求的理论分析”章节,《朱静雯的百姓思想》由陈阿福担任兼职教师,带学生去工厂实操;校园理论宣传栏必须贴“大明民主主义在远域的实践案例”,每月更新一次。“整改情况由英格兰自治省工农协会监督,每月上报一次,直到达标为止。”

朱悦薇在东广完成督查后,转道法兰西加盟省巴黎公社大学。这所高校以“巴黎公社”命名,本应与大明民主主义有着天然的契合,可巡视组刚进课堂,就发现了问题——老师讲“公社历史”时,只讲“巴黎公社的斗争经历”,没提“公社精神与大明民主主义的联系”。“你们怎么不讲‘公社的群众史观与大明的百姓思想’?”随行的玛丽举手,她是巴黎公社旧址附近大明纺织厂的工人,去年用《朱静雯的百姓思想》帮工厂工人选出了“车间管理委员会”。“巴黎公社就是要让工人当家作主,这和大明的‘让百姓选’是一个理儿,学生要是没学过,将来当工人代表,怎么帮工友维权?”

老师沉默了,学院负责人连忙解释:“我们怕讲大明的理论会和当地文化冲突,就……就先讲公社历史。”“公社历史和大明理论不冲突,是相通的!”朱悦薇翻出《大明国宪典》,“宪典里写着‘继承和发展先进思想理论’,巴黎公社是先进思想的实践,你们更该把它和大明民主主义结合起来讲!”查课时表发现,《大明民主主义原理》每学期仅18节理论课,其中12节被改成了“公社历史课”;《品德与法典》的理论课只上了10节,没讲“工人权益的宪典理论依据”。学生随机抽查时,8个学生不会“用理论分析巴黎纺织厂的工人需求”,还有3个说“公社历史比大明理论有用”。

朱悦薇当场下达整改令:学院议事会三日内召开“公社精神与大明民主主义融合”专题会,由玛丽牵头,编写《巴黎公社与大明民主主义案例集》;一周内补足专职理论教师,从法兰西加盟省理论学院调2名教师,重点讲“公社精神与百姓思想的联系”;开设“工人权益理论实操课”,由玛丽带学生去纺织厂,教他们“用理论算工人超时工资”“用‘让百姓选’理论选车间管委会”。“整改情况由法兰西加盟省议事会复核,合格后才能恢复‘公社大学’的命名资格。”

朱静雯统筹的罗马加盟省大学专项核查组,在赵麦围完成川省、疆新督查后,即刻穿越地中海商道抵达罗马。彼时罗马刚入春,校园里的橄榄树抽着新叶,可专项组刚靠近人文教学楼,就听见二楼传来诵经声——正是违规开设的“神学与文化”课,这与《大明国宪典》“禁止高校传播宗教唯心主义”的条款直接相悖。“直接去二楼教室,按‘四不两直’规矩查现场。”专项组组长、监察局副局长李刚示意组员亮明《大明国宪典》与巡视令,脚步放轻却毫不迟疑。推开门时,讲台后的神职人员正拿着皮质典籍,讲“神意与民生的关系”,台下三十余名学生手里还捧着校方印制的“神学讲义”,封面上竟印着“罗马加盟省大学选修课教材”的字样,油墨未干的页码间还夹着宗教符号贴纸。

“立刻停止授课!”李刚上前一步,将《大明国宪典》摊开在讲台上,指尖落在“第二章·教育纲领”第三条,声音掷地有声,“宪典明确规定‘大明境内所有高校须推行唯物主义教育,严禁开设宗教课程、传播唯心主义思想’,你们这是公然违宪!”神职人员脸色煞白,捏着典籍的指节泛青,却还想辩解:“罗马有千年信仰传统,我们开这门课是为了……”“传统不能凌驾于宪典之上!”随行的卡洛抢过话头,他手里攥着去年用《朱静雯的百姓思想》算出的“庄园农工冬季补贴清单”,纸页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毛,“俺们庄户人只信能帮过日子的理儿——去年庄园主想少给补贴,俺们用‘帮百姓算’的理论算出该补多少,最后才拿到足额钱。这神学课能帮俺们算补贴吗?能帮学生解决农工的生计问题吗?”

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个穿粗布校服的学生小声说:“这课学了半学期,确实不知道怎么用它帮家里解决橄榄种植的难题,上次问老师‘怎么算护林岗薪资’,老师只说‘听神的安排’。”专项组当场查封了所有“神学讲义”,清点出的授课记录显示:这门课自去年九月开设,每周2节,由3名神职人员授课,学院议事会不仅审批通过,还从“文化建设经费”里拨付了两百明币印制教材。“你们学院议事会的责任跑不了!”李刚翻出学院议事会的审批文件,文件上还留着议事会成员的签字,“全国议事会去年十二月就下文强调‘严防宗教渗透高校’,你们不仅没执行,还纵容开课,必须追究所有议事会成员的责任!”

学院院长涨红了脸,额角渗着汗,辩解道:“我们以为‘神学与文化’算历史课,没意识到是宗教传播……”“历史课该讲‘宗教的历史演变’,不是教诵经、传教义!”朱静雯的声音通过通讯水晶传来,语气严肃却平和,“罗马是大明的加盟省,高校必须守大明的规矩——理论课要教能帮百姓解难题的大明民主主义,不是让唯心主义占课堂!”

专项组当场下达三条整改令:即日起辞退3名神职人员,永久取消其在大明境内高校的授课资格,查封校园内所有宗教书籍与标识,将教学楼走廊的宗教画像换成“大明民主主义理论案例宣传栏”,比如“用理论算庄园农工补贴”“橄榄园资源分配的民生整体观”;一周内从京北理论学院调4名专职教师,重新制定理论课大纲:《大明民主主义原理》加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罗马庄园的民生理论应用”章节,《品德与法典》重点讲“农工权益的宪典依据”,由卡洛牵头编写《罗马农工民生理论案例集》,收录“橄榄采收期的工时计算”“庄园水利分配的百姓投票案例”等本地素材;开设“理论补课班”,每周3节,由卡洛带学生去橄榄园实操,教他们“用《常静徽思想》的‘因地制宜’分析罗马不同地区的种植方案”“用《朱静雯的百姓思想》算农工护林岗的合理薪资”,考核需加入70%的理论应用题,不合格者需重学。“整改情况每月上报全国议事会,连续三次达标才能解除‘办学警示’;要是再违规,直接暂停你们的办学经费审批。”李刚收起整改清单时,卡洛正给学生们递自己的补贴计算记录,指着上面的数字说:“你们看,这才是有用的理论——能帮俺们庄户人把日子过踏实的理儿,才是大明的好理论!”

三月二十九,三路巡视组陆续返回京北,在全国议事会提交了《六省高校理论课巡视整改报告》。报告里的字迹透着扎实:川省熊猫养护学院已补足理论课时,新增“熊猫保护与村民补贴”案例12个,学生能独立用理论算巡护员薪资的比例从20%提升至75%;东广省粤菜技术学院已成立大明民主主义学院,林阿婆带学生去作坊实操12次,80%的学生能算清农产品代销收益;疆新民生大学的《疆新牧民民生理论案例集》已编印完成,哈力克带学生去牧场实操后,学生用“因地制宜”分析种植方案的正确率达82%;英格兰爱莉娜大学更换了3名理论教师,新增“工厂工时计算”“工人需求分析”课程,学生对大明民主主义的认知达标率从30%涨到68%;法兰西巴黎公社大学召开“公社精神与理论融合”专题会8次,玛丽带学生去纺织厂选出2个车间管委会,学生用“让百姓选”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着提升;罗马加盟省大学已查封所有宗教资料,理论补课班报名率达95%,卡洛的“橄榄园理论案例”成了学生最爱的课程内容,有个学生在作业里写“用‘民生整体观’算橄榄园水利分配,先保灌溉需求,再分发电用水,比之前的方案公平多了”。

四月初一的全国议事会总结会上,赵麦围手里的麦种已抽了嫩绿的芽,他举着芽苗笑道:“俺们这次巡视,就像给庄稼除杂草——把神学这种‘歪草’拔了,把理论的‘好苗’扶正。现在看,川省的熊猫、东广的粤菜、疆新的牧场、远域的工厂,到处都有理论新芽冒出来,这才是大明高校该有的样子。”

朱静雯补充道:“下一步要建‘高校理论课动态监测网’,让工农代表当‘常驻监督员’,每月反馈课堂情况;礼部每季度更新‘全国理论案例库’,把罗马的橄榄园、法兰西的纺织厂案例都加进去,让各地高校都有贴合本地民生的教材,不用再守着旧教材讲空理。”

陈纺娘则掏出新的工农代表联络表,上面多了卡洛、玛丽等远域代表的名字,墨迹新鲜:“将来不管是本土还是远域,工农代表都能去高校讲课——让学生们知道,理论不是书本上的字,是帮百姓割麦、织布、种橄榄的好工具,是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理儿。”

散会时,京北的麦田已一片青绿,风一吹,麦浪里裹着新苗的清香。张大叔、卡洛、哈力克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工农代表,正围着一张木桌讨论怎么编新的“理论案例手册”——手册里,川省的熊猫巡护记录、东广的粤菜账本、罗马的橄榄园补贴清单,都整整齐齐贴在一起,像一本厚厚的“大明民生经”,纸页间还夹着黄村的麦种、罗马的橄榄叶。

督查组的成员们站在麦田边,看着远处学生们跟着工农代表学算补贴、分析种植方案,都松了口气。他们知道,理论课的建设永远没有终点,但只要守住“帮百姓过日子”的初心,大明的每一所高校,都会成为“理论新芽”生长的好地方——这些新芽终将长成大树,撑起大明百姓踏实红火的日子,撑起马克思主义在大明的深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