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70章 铁运疏失牵民生 急补疏漏固根基

第170章 铁运疏失牵民生 急补疏漏固根基(1 / 2)

均平三十一年三月初十,京北的春寒还裹着最后一丝凉意,清晨的薄雾漫过京北站的青瓦,把苏省机车厂新送的“民生号”城际列车染成了淡灰色。这座去年刚翻修完的车站,处处透着民生巧思:候车大厅的座椅特意做了弧形扶手,方便扛农械的乡亲搭手;墙角摆着南河省烧制的粗瓷缸,里面永远盛着温热水;连自助购票机的屏幕都调亮了两度,怕老花眼的老人看不清——每一处都按着《韵澜思想》里“民生设施要贴百姓需求”的要求来,像个敞开大门的熟人家院。

早上八点,候车大厅已经满是来往的乘客,脚步声、说话声混着车站广播里的车次提示,热闹却不嘈杂。南河省第三公社的王大叔扛着半袋新晒的麦种,麦种袋用苏省的粗棉布缝着,上面还绣着“民生互助”四个字——这是他老伴连夜缝的,说“带着这字,路上有人帮衬”。他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车票,指腹反复摩挲着“S次,京北站→京北机场北站,11:05开”的字样,嘴里念叨着:“得赶在下午两点前把麦种送上飞往川省的民生航班,凉山的彝族乡亲还等着种春麦呢。”

“王大叔,您这麦种沉不沉?俺帮您扛会儿?”旁边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姑娘凑过来,她是苏省织坊京北分厂的李姐,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三枚新铸的织机零件,盒盖上贴着张纸条:“急件,延误则分厂停工”。李姐刚从苏省坐夜班列车赶来,眼下正盯着大厅的电子大屏,生怕错过车次。

王大叔笑着摆手:“不沉,俺扛惯了地里的活。你看大屏,S次写着在1站台候车,检票口1、2口,咱们早来会儿,省得挤。”

李姐顺着他的手看去,大厅正中央的电子大屏亮得刺眼,红色字体清晰地跳着:“城际铁路S次,目的地京北机场北站,发车时间11:05,候车站台1,检票口1\/2”。旁边的自助购票机刚吐出一张新票,票面信息和大屏分毫不差;连车站广播里,每十分钟就会循环一次清脆的女声:“各位乘客请注意,S次列车即将开始检票,请前往1站台,通过1号、2号检票口进站,祝您旅途愉快……”

大厅角落,川省凉山彝族的阿依姑娘正蹲在地上整理一摞学堂教材,教材封面印着彝汉双语的“草药入门”,是浙省的草药先生特意编的——先生答应这周去山寨教孩子们认草药,阿依得提前去机场接人,还得把教材核对清楚。她手里的手机亮着,是山寨里的老支书发来的消息:“阿依,路上看紧教材,娃们等着先生呢”,”。

“姑娘,要不要坐会儿?”车站服务台的值班站务小张递过来一把折叠凳,小张刚入职三个月,胸前的工牌还带着崭新的塑料膜,“您这教材看着沉,等会儿检票我帮您提一段。”

阿依连忙道谢,接过凳子坐下:“谢谢小张姐,俺第一次来京北,怕找不着站台,还好大屏和广播都说是1站台,心里踏实。”

小张笑着点头,转身按规定去核对车次信息——每天每小时,站务都要确认大屏显示与调度系统是否一致。她打开调度终端,屏幕上却突然跳出一行小字,像颗石子砸进平静的水里:“S次临时调整停靠站台:4站台,原因:1站台道岔临时检修”。

小张的手顿了一下,以为是系统卡了,刷新了三次页面,那行字依旧醒目。她赶紧喊来旁边的老站务李师傅,李师傅凑近屏幕,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昨天核对还是1站台,怎么临时改了?我问问调度室。”

他抓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喊了三遍:“调度室,调度室,京北站呼叫,S次站台是否调整为4站台?请回复!”可对讲机里只有滋滋的电流声,偶尔夹杂着几句模糊的杂音——昨天夜里京北下了场小雨,调度室到车站的通讯线路受潮,信号时好时坏。

李师傅急得拍了拍对讲机,抬头看见大厅广播又开始循环“1站台候车”的提示,心里犯了难:“小张,你先盯着大屏,我去1站台看看道岔情况,要是通讯通了,你立刻跟我报!”说着就往检票口跑,却没注意到小张因为紧张,手忙脚乱间忘了把大屏信息临时改成“站台待定”——她入职以来从没遇到过这种事,脑子里只剩“等李师傅回来”的念头,连手里的登记本都攥皱了。

九点半,离检票时间越来越近,S次的乘客陆续往1、2号检票口走。王大叔扛着麦种,跟着人流过了闸机,1站台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有像他一样扛着农货的乡亲,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穿黔省苗族服饰的银匠,要去机场接来京北学习的徒弟。大家按着地上的黄色候车线排队,偶尔聊几句家常,没人注意到站台尽头的4站台,已经有工作人员在摆“列车停靠点”的指示牌。

“王大叔,您这麦种能赶上川省的春耕不?”旁边一个穿闽省商队服饰的小伙子搭话,他叫陈默,是苏省机车厂的技术员,背着工具包要去京北机场北站检修新交付的民生货车,“俺前几天去川省,见凉山的梯田都整好了,就等种子呢。”

“能赶趟!”王大叔拍了拍麦种袋,“议事会说机场有民生绿色通道,农货优先装机,就是得赶上这趟车,下一趟要等俩小时,就误机了。”

陈默点点头,目光却不经意扫过站台尽头的调度亭——刚才他在候车大厅时,瞥见调度室的人匆匆跑过,手里还拿着“道岔检修”的单子,心里多了个心眼。他掏出手机刷新购票页面,上面依旧显示“检票口1\/2,1站台候车”,可调度亭窗户上贴的临时通知,却隐约能看见“4站台”的字样。

十点半,距离发车还有半小时,李师傅终于从调度室跑回来,脸色发白——他跑到调度室才确认,1站台道岔的螺丝受潮生锈,虽然能临时使用,但为了安全,调度室决定把S次改到4站台停靠。可等他往回赶时,通讯线路彻底断了,连对讲机都没了信号。

“小张!快!让1站台的乘客去4站台!”李师傅冲进候车大厅,对着小张喊,可这时1、2号检票口已经关闭,大部分乘客都在1站台上。他来不及多想,抓起站台广播的麦克风,对着1站台的方向喊:“S次的乘客请注意!临时调整到4站台候车!快往4站台走!动作快点!”

可偏偏在这时,广播系统掉了链子——1站台的喇叭前几天清理时没接好线,音量只有平时的一半,加上1站台和4站台之间隔着两个站台,中间还有来往的工作人员和行李车,嘈杂声盖过了广播声。王大叔正低头整理麦种袋的绳结,只隐约听到有人喊“4站台”,还以为是其他车次的提示,没当回事;李姐抱着织机零件,正跟旁边的妇人说织坊的事,完全没察觉异常;阿依蹲在地上给教材盖章,连头都没抬。

只有陈默听到了——他常年跟列车打交道,对“站台调整”这类词格外敏感,加上之前看到的调度通知,立刻拎起工具包,朝着站台尽头的应急通道跑。“师傅,4站台怎么走?”他拉住一个保洁阿姨,阿姨指了指旁边的铁门:“从这应急通道穿过去,下两层台阶就是!快!列车要到了!”

陈默拔腿就跑,应急通道的门有点卡,他用肩膀顶开,顺着台阶往下冲,刚跑到4站台,就看见远处的列车头冒着白烟开了过来——那是苏省机车厂生产的“民生号”,车身上印着南河省的麦穗、苏省的织梭、川省的羊角,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11点整,列车准时停靠4站台,乘务员打开车门,开始检票。陈默喘着粗气,掏出车票递过去,顺利登车。他回头看了一眼1站台的方向,只见李师傅正站在1站台的护栏边,跳着脚大喊,可距离太远,声音根本传不过来。陈默想让乘务员等等,可列车发车时间早已定好,车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

11点05分,列车准时发车,陈默扒着车窗往后看,只见1站台上突然乱了起来:王大叔手里的麦种袋“啪”地掉在地上,麦粒撒了一地,他蹲下去捡,手都在抖;李姐抱着织机零件,急得眼圈发红,不停往4站台的方向跑,却被站台护栏拦住;阿依手里的教材散了一地,她蹲在地上捡,眼泪顺着脸颊滴在教材封面上,把“草药入门”的字样晕开了一片。

“我的麦种!”王大叔捡着麦粒,声音带着哭腔,“这可咋整?凉山的乡亲还等着种呢!”

李姐也急得搓手,嘴里念叨着:“俺们分厂几十号女工等着这零件开工,误了工,这个月的工钱都要少了!”

站台上的乘客围着李师傅,有的急得跺脚,有的掏出手机想联系家人,有的甚至开始抱怨。李师傅满头大汗,不停地道歉:“对不住大家!是我们的错!我们已经联系刑部交通司了,他们马上就到!肯定能给大家解决!”

这话让乘客们稍微安静了些,王大叔把撒了的麦粒小心地收进袋里,叹了口气:“俺信议事会,也信刑部交通司,就是希望能快点,麦种耽误不起。”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引擎声——三辆苏省机车厂生产的民生小型货车朝着车站驶来,车身上印着“刑部交通司·民生应急”的蓝色标识,车轮碾过站台前的石板路,溅起零星的水花。最前面那辆货车的车门打开,刑部交通司司长周明远快步跳下来,他穿着深灰色的官服,手里攥着还没合上的公文包,身后跟着四名下属:两人提着装满文件和登记表的帆布包,两人扛着检修工具包,显然是接到消息后直接从民生交通会议现场赶来的,连官服上都沾着赶路的泥点。

“各位乡亲,我是刑部交通司司长周明远!”周明远没等下属把车停稳,就快步走到乘客面前,双手微微下压示意大家安静,“这次漏乘事件完全是我们交通司的责任——调度信息更新不及时、车站设备维护不到位、应急响应慢,每一条错都在我们!我先给大家鞠个躬,恳请各位给我们一个弥补的机会!”

说着,他对着乘客们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几乎与地面平行。王大叔见状,赶紧上前扶他:“周司长,别这样,俺们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只要能把事解决了,俺们不怪你们。”

周明远直起身,眼眶有点发红,他指着身后的货车说:“大家先跟我去候车大厅的临时接待室,里面备好了热水和南河省的麦饼,咱们边歇边说。我的下属已经在联系机场和各民生单位,保证不让大家的事耽误——您的麦种、您的织机零件、您的教材,每一件事我们都记在心上,一定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