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55章 食安惊扰学府 姑侄同心查黑幕

第155章 食安惊扰学府 姑侄同心查黑幕(2 / 2)

赵麦圈走过去,推了推铁门,锁得死死的。议事监察局的人跟在后面,拿出工具,没一会儿就把锁撬开了。“吱呀”一声,铁门打开,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捂住鼻子,林晓也往后退了一步,小声说:“就是这个味!我们之前在门口就闻到了,记在监督记录里了!”

库房里没开灯,监察局的人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我们都愣住了:地上堆着一箱箱的黄焖鸡料理包,箱子上的生产日期是“均平二十九年十一月三日”,早就过了三个月的保质期;旁边的筐里,青菜叶子烂得发黑,上面爬着小虫子;角落里堆着十箱“卤小鸡腿预制装”,每箱里装着二十个,包装都开了口,鸡腿泛着白,一摸还是凉的,显然是刚从冷冻库拿出来;最里面的架子上,放着几桶食用油,桶底结着厚厚的油垢,标签都模糊不清了。

“这就是给学生吃的东西?”赵麦圈气得声音都抖了,他拿起一包黄焖鸡料理包,扔在地上,“俺们工农的孩子,背着行李来上学,不是来吃过期垃圾的!这食堂经理,良心都被狗吃了!”

食安院的工作人员赶紧拿出相机,对着这些东西拍照取证,又用试纸检测,没过一会儿,抬起头说:“议事长,陛下,这料理包的防腐剂超标三倍,青菜里有农药残留,食用油已经变质了,学生吃了肯定会食物中毒!”

这时,食堂经理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他穿着西装,梳着油头,看到库房里的景象,脸一下子白了:“陛……陛下,议事长,这……这是误会,都是供应商的问题,俺们没检查清楚……”

“没检查清楚?”静雯盯着他,声音冷了下来,“监督协会的学生交了三次监督记录报告,监察局也在查,你说没检查清楚?学生吃坏了肚子,你说没检查清楚?今天要是我们不来,你还要骗多少学生?”

经理的腿一软,差点跪下,嘴里不停地说:“俺错了,俺再也不敢了,求陛下饶了俺……俺就是想多赚点钱,才进了预制菜,才涨了菜价……”

“赚钱?”赵麦圈走过去,指着他的鼻子,“你赚的是学生的血汗钱!是工农家庭的救命钱!俺们工人农民辛辛苦苦干活,供孩子上学,不是让你这么糟践的!”

议事监察局的人上前,把经理按住。静雯看着库房里的东西,对监察局的人说:“把这些都封存起来,作为证据。食堂立刻停业整顿,让京北百姓公社派师傅过来,现做新鲜饭菜,菜价按成本算,米饭管够,清汤免费。”

我们走出库房时,食堂里已经围满了学生,林晓拿着监督记录报告,大声说:“同学们!议事长和陛下已经查出食堂的问题了!过期预制菜都被封存了,经理也被控制了!以后咱们能吃上新鲜饭了!”

学生们爆发出掌声,有个男生举着就诊单跑过来,眼泪掉了下来:“议事长!陛下!俺是机械班的王小强,俺三月七日吃了黄焖鸡,吐了一晚上,俺不敢告诉家里,怕他们担心……现在好了,谢谢你们!”

老陈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委屈你了。俺们农民种粮食不容易,以后绝不会让你再吃过期菜了。”

静雯站在食堂中央,对着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的事,是我们监管不到位,让你们受了委屈。我向大家承诺:第一,所有食物中毒的学生,医药费全免,议事会再补贴每人五百明币的营养费;第二,食安院会对全国所有高校食堂进行排查,监督协会的同学可以全程参与,有问题随时提;第三,严查食堂经理和供应商,该罚的罚,该抓的抓,绝不姑息!”

中午,京北百姓公社的师傅们就来了,他们带来了新鲜的青稞、江南的新麦、赢州的鱼、汝吉村的青菜,在食堂的空地上支起了灶台,炊烟袅袅,香味飘得很远。学生们排着队,拿着餐盘,师傅们给他们盛饭、打菜,笑着说:“孩子们,多吃点,都是新鲜的,放心吃!”

王小强端着餐盘,坐在我对面,里面有鱼、有青菜、有米饭,他吃得很香,嘴里还说:“议事长,这饭比食堂的好吃多了!以后再也不用吃预制菜了!”

我看着他,心里踏实了些。静雯坐在我旁边,小声说:“姑母,今天要是没过来,还不知道学生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以后,咱们得把食安院管好,不能再让这种事发生了。”

我点点头,看向远处的灶台,师傅们正忙着给学生盛饭,赵麦圈和老陈在旁边帮忙,林晓拿着监督记录报告,跟学生们一起讨论怎么监督食堂的日常。夜风送来饭菜的香味,还有学生们的笑声,我知道,这只是“护民”路上的一小步,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只要把学生的事、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大明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傍晚,我们回到议事会,食安院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赵麦圈正跟工农代表们讨论怎么制定食品监管规则。静雯拿着民生大学的监督记录报告,在上面写着:“三月十日,督查民生大学食堂,发现过期预制菜、高价菜问题,已整改,后续由食安院跟进。”她抬头看向我,笑着说:“姑母,今天总算没让学生们失望。”

我走过去,拍了拍她的头:“傻孩子,咱们护着百姓,就不能让他们失望。以后有姑母在,咱们一起把事做好。”

窗外,月光洒在议事会的院子里,像铺了层银霜。远处传来学生们背诵《军志三字经》的声音:“护百姓,胜亲人;守民主,为家国;食为天,安为先……”这声音比往常更响亮,飘得更远,像一股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里,也淌在这片我们用心守护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