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53章 月训砺得筋骨硬 同心护民初心明

第153章 月训砺得筋骨硬 同心护民初心明(2 / 2)

卫生救护复盘在靶场旁边的空地上,李青站在中间,手里拿着绷带、纱布和一瓶草药水——绷带是江南纺织公社织的,纱布是北美棉纺公社的,草药水是全球草药公社联合配制的,止血消炎很管用。她先给大家演示怎么止血、包扎:“大家记好了,要是遇到百姓受伤,先看伤口有没有异物,有异物别硬拔,先止血;止血要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别用脏东西擦;包扎时要松紧适度,太紧了血流不畅,太松了止不住血——上次去北极帮百姓处理冻伤,就是这么包扎的,效果很好。”

正说着,旁边的王小二不小心踩空了,摔在地上,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渗出血来,他疼得龇牙咧嘴,却强忍着没喊。李青赶紧走过去,从背囊里拿出草药水和纱布,蹲下来轻声说:“你别慌,俺帮你处理一下,很快就好。”她先用药药水浸湿纱布,轻轻擦在王小二的伤口上,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他:“有点凉,你忍忍,这药水是全球草药公社制的,消炎快,不会留疤——上次去南亚帮水稻公社的百姓处理划伤,用的就是这个。”然后她又拿了块干净的纱布垫在伤口上,再用绷带一圈圈缠好,还特意留了点松紧,“你试试,会不会太紧?下月去澳洲帮牧民处理牛羊的伤口,也得这么包扎。”

王小二活动了一下膝盖,摇摇头,脸上露出笑:“不紧!李青姑娘包扎得真好,一点都不疼了!俺现在还能去练射击!”周围的士兵都笑了,小李还凑过来说:“李青姑娘,你这手艺真好,以后俺要是在欧洲牧场受伤了,也找你包扎!”李青笑着点头:“行,只要大家需要,俺随时都在。咱们练这个,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护全球百姓——要是他们在山里干活受伤了,咱们也能及时救他们。”

傍晚的复盘是思想教育,李默拿着本卷边的《军志三字经》,坐在训练场的桑树下,周围围满了人,连次仁旺堆老人都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桑树苗是从江南公社移栽来的,小凳子是北美木工公社做的。夕阳透过桑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在听大家说全球护民的故事。

李默翻到“护民”那一页,声音不高却清晰:“这一个月,大家不光练了筋骨,更该懂‘护民’这两个字的意思。上月咱们去京北公社帮百姓收青稞,大家还记得吗?那天下午,突然来了三只狼,想偷公社的羊,当时老桑农王大爷都快急哭了,他手里攥着桑剪,却不敢往前冲。是咱们的士兵冲上去,开枪把狼赶跑了,王大爷握着朱高炽大人的手,手都在抖,说‘要是没有你们,俺们的羊就没了,这半年的活就白干了’——这只是全球护民的一件小事,还有更多百姓等着咱们去帮。”

朱高炽听到这话,从人群里站起来,手里拿着本《训练笔记》,本子上记满了字,还有几处画着全球地图的标记:“李老师,以前我总觉得,管好全球公社的账、核好军需的钱,就是护百姓。可那天看着王大爷的样子,我才明白,光有钱有粮不行,还得有能力护着这些好东西——上次去南美帮玉米公社防野猪,要是没练过射击,咱们哪能赶跑野猪?要是有人敢破坏百姓的庄稼,咱们就算有账,也护不住百姓的辛苦。这就是大明民主主义说的‘民为邦本,护民为先’,不是纸上的字,是要真真切切护着全球百姓的日子。”

“说得对!”周磊接过话头,手里拿着块弹壳,是上月实弹射击时的,弹壳上还留着点枪油的痕迹,“俺们练米,不是为了比谁跑得快,是为了将来全球百姓遇着危险,咱们能快点赶到——上次去南亚帮水稻公社抗洪,要是跑得慢,种子就被冲走了;俺们练射击,不是为了打靶好看,是为了能一枪把危险挡在外面;俺们练障碍,是为了能翻过山沟、跨过水坑,不让百姓等太久。这就是训练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全球的百姓都能睡个安稳觉。”

朱悦薇坐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个小本子,用铅笔认真地记着,字歪歪扭扭却整齐,本子上还画着小小的桑树苗、牛羊、玉米:“李老师,俺这月去江南公社帮桑农摘桑叶,张婶给俺送了块桑蚕丝手帕,上面绣着朵小桑花,说‘谢谢你们护着俺们,俺们才能安心种桑’。俺以后要更努力训练,练得更厉害,不让野兽欺负非洲的孩子,不让洪水冲了南亚的稻田,不让野猪毁了北美的玉米——俺要护好全球的百姓!”

李默点点头,声音里带着暖意:“悦薇说得好!大明民主主义、韵澜思想、秀英思想、常静徽思想、朱静雯百姓思想,核心都是‘护民’。这一个月,你们从‘怕苦’到‘能扛’,从‘不懂怎么护’到‘会护’,就是把这些思想融进了行动里。往后,咱们还要练,不光练技能,更要练心,让‘护民’的初心,比咱们练硬的筋骨还结实——全球的百姓,还等着咱们去帮呢。”

晚饭时,食堂里格外热闹。王福师傅把饭菜摆了满满一桌子:红烧肉炖得烂烂的,用的是欧洲牧场养了一年的猪肉,加了江南的酱油,油汁亮晶晶的,闻着就香;清蒸鱼是太平洋渔场刚送的,上面撒着葱丝姜丝,还浇了点赢州的海盐,鲜得能掉眉毛;炒青菜是南美菜园下午刚割的,绿油油的,还带着露水的味道;还有悦薇最爱吃的韭菜鸡蛋饺子,韭菜是京北农场的,鸡蛋是全球养鸡公社联合供应的,馅料调得咸淡正好。

大家围着桌子坐,没有谁搞特殊,都自己盛饭、自己夹菜,筷子是东亚竹编公社做的,碗是西亚陶窑烧的。王福师傅端着锅刚炖好的豆腐汤,汤里飘着葱花,热气腾腾的,他笑着说:“这月大家练得苦,俺特意多做了几道菜,都是全球百姓公社送来的新鲜食材,汝吉村的青稞、赢州的鱼、江南的新麦、南美的青菜,你们吃好,肚子里有劲儿,才能护好全球的百姓——上次去非洲,俺就是用这些食材给孩子做过饭,他们都说香。”

次仁旺堆老人给悦薇夹了个饺子,还帮她吹了吹:“小姑娘,多吃点,下午练了那么久,肯定饿了。俺今早去江南公社,见着桑农们在织新的训练服,说‘士兵们的衣服磨破了,俺们得赶紧织好,让他们穿得暖和,好去护全球的百姓’。你们看,全球的百姓都记着你们的苦,你们也记着他们的盼,这就是同心,比啥都重要。”

朱高煦舀了勺红烧肉,放在张叔碗里:“张叔,您多吃点,补补身子,下月咱们还要去澳洲帮牧民转场呢,您的腿还得好好养着。”张叔笑着接过,又把肉夹给旁边的王小二:“俺老了,吃不了多少,小二年轻,得多吃点,练本事护非洲的孩子,护南亚的百姓,护全球的庄稼。”

朱静雯手里拿着份《下月训练计划》,放在桌上给大家看,计划是用全球统一的纸张打印的,上面还贴着小小的全球地图贴纸:“下月咱们要练战术协同,还要去安北帮牧民转场——他们的牛羊要去春牧场,咱们去护着,不让狼群袭扰;之后还要去非洲帮桑农建围栏,去北美帮玉米公社搭仓库。这月的进步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咱们得接着练,把筋骨练得更硬,把护民的本事练得更强,让全球的百姓都能安心过日子。”

夜色渐深,兵营的灯还亮着,灯泡是欧洲电器公社生产的,光线柔和。我和朱静雯、悦薇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月光洒在训练场上,像铺了层银霜,踩在上面软软的。远处的全球通讯塔闪着微弱的灯光,能联系到任何一个公社,百姓综合体工地的灯火通明,建材来自全球各地:钢材是澳洲的,水泥是非洲的,木材是北美的,工人们还在忙碌着,要建一个能容纳全球百姓交流的大广场。

悦薇手里攥着白天实弹射击的弹壳,弹壳被她摸得发亮,她小声跟我说:“姑母,俺今天梦见去非洲了,那里的孩子给俺递了个熟玉米,张婶还给俺看她新织的桑蚕丝手帕,说‘谢谢你们护着俺们’。”

我摸了摸她的头,帮她把被风吹乱的辫子理好:“那不是梦,等下月咱们去非洲帮桑农护田,百姓们肯定也会这样跟你说,还会给你送他们种的玉米、织的草绳。”朱静雯走在旁边,看着远处的全球通讯塔,轻声说:“你看,全球的百姓都在建设好日子,咱们在练本事护好日子,一个建、一个护,这就是最好的同心,也是咱们全球大明能越来越好的根。”

夜风送来桑树林的清香,还有远处士兵们背《军志三字经》的声音,声音整齐又坚定:“护百姓,胜亲人;守民主,为家国;抗灾害,护民生……”这声音比上月更响,飘得更远,像一股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里,也淌在这片全球大明的土地上,淌在每一个百姓的身边。

我知道,这一个月的训练,磨硬的不只是筋骨,更是那颗向着全球百姓的初心。往后的一个月,还有更多的训练等着我们——战术协同、野外驻训、护民实战,或许会更苦、更累,可只要我们抱着“护民”的初心,一起练、一起扛、一起帮衬,就没有跨不过的障碍,没有护不了的百姓。

月光下,训练场上的“护民”旗被风吹得飘了起来,旗面映着月光,格外鲜艳,旗面上还绣着小小的全球地图轮廓。我想起议事会墙上的“民为邦本”,想起江南公社里桑农们的笑脸,想起安北牧民的牛羊,想起非洲孩子的笑脸,想起北美玉米地的金黄,心里格外踏实——这月训的成果,从来不是纸上的报表、数字,是能扛枪护全球百姓的筋骨,是能帮他们解难题的本事,是一颗永远向着百姓、永远愿意为他们吃苦的初心。

往后的日子,我们会带着这颗初心,接着练、接着护,让全球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在公社里吃饱饭、穿暖衣,在百姓综合体里过安稳日子,让每一片桑田、每一群牛羊、每一片玉米地、每一块稻田,都能安稳生长、兴旺起来——这就是我们兵训的意义,也是我们作为全球大明人,护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