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51章 盟省同心商协同 大明统筹谋共富

第151章 盟省同心商协同 大明统筹谋共富(2 / 2)

我接过黎文手里的水稻样本,放在鼻尖闻了闻,有淡淡的稻香味:“三位代表放心,大明的农科院已经组建了‘南方水利队’‘北方畜牧队’,明天就会派技术员去安南、安北、柬埔寨,帮你们勘察地形,修适合当地的水渠、种适合当地的牧草;香蕉运输的事,议事会已经跟大明的物流商打好招呼,会派专门的马车,保证香蕉运到百姓综合体还是新鲜的。”

巴特尔激动地拍了拍胸口,兽皮袄发出“哗啦”的声响:“俺们安北的牧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去年冬天,很多牛羊因为没牧草饿死了,要是能种上大明的牧草,今年冬天牛羊就能活下来,牧民也能多卖肉,给孩子买新衣服!俺们听大明的,一定把牧草种好,不辜负议事会的心意!”

东度加盟省代表拉吉、北天竺代表沙克、巴度代表卡里姆、南天竺代表阿米尔,四人穿着相似的棉袍,手里拿着不同的作物样本:拉吉拿的是棉花,沙克拿的是水稻,卡里姆拿的是小麦,阿米尔拿的是甘蔗。“议事长,我们四个省的百姓大多是佃户,地主压价,日子苦得很——去年有个佃户,因为交不起地租,把孩子卖了,俺们看着心疼,却没办法。”

沙克说着红了眼,把水稻样本紧紧攥在手里:“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土地互助’政策,请大明帮我们建‘佃户公社’——把零散的土地连起来,一起种棉花、水稻、小麦、甘蔗,用大明的农具,再通过大明的供销社卖。这样佃户能多赚点,不用再看地主的脸色,也不用再卖孩子了。”

次仁旺堆老人走过去,把青稞粉袋递给沙克:“沙克代表,俺们汝吉村以前也是佃户,后来建了公社,土地归大家,一起种青稞,一起卖,现在老人孩子都能吃饱饭。你们建佃户公社,俺们可以派老农民去教你们种青稞,也能种你们的水稻,互相学,日子就能好起来。大明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议事会定的政策,都是为了百姓。”

沙克接过青稞粉袋,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希望。拉吉、卡里姆、阿米尔也跟着点头,四人一起说:“我们听大明的,跟着议事会走,一定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东欧加盟省代表伊万穿着件织满花纹的马甲,手里拿着块地毯,地毯上织着东欧的传统花纹。“议事长,东欧的百姓会织地毯,可样式老,卖不出去,很多织地毯的妇女只能在家里待着,没收入。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手工业升级’政策,请大明的设计师教我们设计新样式——把大明的桑花纹、琉球的海浪纹、苏格兰的羊毛纹织进去,再通过大明的百姓综合体卖,让织地毯的妇女能多赚点钱,给家里买新家具。”

伊万把地毯铺在桌上,指着花纹说:“这是俺们织的地毯,要是能加上大明的花纹,肯定更好看,也更值钱。去年俺们村有个妇女,织了块地毯,卖的钱够给孩子交半年的学费,她跟我说,想多织几块,让孩子能读完实务学堂——大明的设计师能帮她实现这个愿望,也能帮更多东欧的妇女实现愿望。”

中亚加盟省代表帖木儿拿着张丝绸之路的地图,地图上画着大明的物流路线,路线旁用红笔标着“驿站”的位置。“议事长,中亚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以前商人带货,要过很多关卡,收费高,还不安全。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物流畅通’政策,请大明帮我们建‘丝路驿站’,每个驿站设公社,商人能在公社吃饭、休息,关卡只收成本费,不额外要钱。”

帖木儿指着地图上的驿站:“这样商人愿意来,中亚的葡萄干、羊毛就能运到大明,大明的丝绸、农具也能运到中亚,大家都能赚钱。去年有个商人跟我说,要是驿站能建好,他就能多带点货,多赚点钱,给家里的老人治病——大明的政策能帮他,也能帮更多中亚的商人。”

西亚加盟省代表穆罕默德拿着个装着石油的小瓶,瓶子上贴着大明的标签,标签上写着“西亚石油”。“议事长,西亚有石油,可我们不会开采,也不会用,只能看着石油埋在地下。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工业协同’政策,请大明的工程师教我们开采石油,再帮我们建小型炼油厂,石油既能供大明的工厂用,也能供我们自己的百姓取暖。”

穆罕默德把石油瓶放在桌上,对着烛火看了看:“我们听大明的,利润按议事会定的‘三七分’,大明拿三,我们拿七,保证百姓能分到好处。去年冬天,西亚有很多百姓因为没柴烧,冻得生病,要是石油能用来取暖,百姓就不用再冻着了——大明的工程师能帮我们,我们也会好好学,不浪费石油。”

我拿起穆罕默德手里的石油瓶,放在耳边轻轻晃了晃,能听见石油流动的声音:“穆罕默德代表,大明的工业需要石油,你们的百姓需要取暖,这是双赢。议事会已经安排了‘西亚石油协同小组’,下个月就会派工程师去,帮你们勘察油田,建炼油厂;还会在西亚建个‘石油公社’,开采石油的百姓都能入社,按月领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利,不会让你们吃亏。”

穆罕默德点点头,把石油瓶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们相信大明,相信议事会,一定能让西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以后西亚的石油,会帮大明的工厂开工,也会帮西亚的百姓取暖,咱们一起好。”

讨论了近四个时辰,代表们提出的需求都有了回应,厅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连一开始有些顾虑的代表都放下了心。我敲了敲铜铃,拿出《加盟省协同发展决议》草案,草案上的字是用毛笔写的,透着股庄重:“各位代表,刚才我们商量了公社建设、农业合作、工业协同、民生保障,现在要表决这份决议——决议里明确了三点:第一,各加盟省坚持大明领导,贯彻议事会的每一项民生政策,不打折扣;第二,大明会向每个加盟省派技术员、提供资金,帮大家建公社、搞生产,有困难随时提,大明会帮着解决;第三,今年每个加盟省至少建一个百姓公社示范点,年底议事会会派人去考察,看百姓是不是真的受益;第四,加盟省的驻军要配合大明的肃伍卫,落实纪律,保护百姓,不许欺压百姓、违抗命令。同意这份决议的,请举手!”

代表们纷纷举手,一百零八位代表,全票通过。皮埃尔举起手时,不小心碰掉了桌上的面包,他赶紧捡起来,吹了吹,笑着说:“这面包要带回家,让法兰西的百姓知道,我们跟大明一起,定能让日子像面包一样香甜,像青稞粥一样暖和。”

表决结束后,代表们围在一起,分享桌上的吃食:皮埃尔尝了口青稞粥,说“比法兰西的小麦粥更暖,有家人的味道”;尚泰吃了块桑叶馒头,说“有江南的味道,也有琉球的海风,好吃”;沙克喝了碗咖喱粥,说“有北天竺的辣味,也有大明的暖意,喝着心里踏实”。次仁旺堆老人忙着给代表们分青稞粉,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小袋,青稞粉在烛火下泛着淡淡的黄色,像握着一把希望的种子。

朱静雯走到我身边,手里拿着份《盟省政策落实时间表》,时间表上用红笔标着每个盟省的开工日期:“韵澜姑母,时间表已经拟好了,法兰西小麦公社下个月开工,琉球渔业公社下下周开工,每个盟省的技术员、资金都会按时到位,不会拖延。”

我点点头,看着厅内热闹的场景——法兰西代表和赢州渔民代表在讨论渔网改进的细节,罗马代表和朱悦薇在修改广场设计图,北天竺代表和次仁旺堆老人在交流种粮的经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像一家人围在一起商量家事,没有隔阂,没有生疏,只有同心协力的暖意。“静雯,你看,这就是我们要的协同——不是大明管着盟省,是大明和盟省一起,为百姓做事。议事会的决定,不是纸上的字,是要落到每个盟省的土地上,落到每个百姓的饭碗里,落到每个孩子的课本上。”

静雯看着手里的时间表,又看了看厅内的代表们,眼底带着暖意:“是啊,只要我们坚持大明领导,贯彻议事会的决定,不偏不倚,不藏私心,盟省的百姓和大明的百姓,就能一起过上好日子。以后,法兰西的小麦会运到京北的百姓综合体,琉球的鱼会端上安北牧民的饭桌,北天竺的水稻会喂饱东欧的孩子,咱们就是一家人,吃的是同一片土地的粮,过的是同一种踏实的日子。”

夜色渐深,议事会大厅的灯还亮着,代表们还在讨论着未来的计划:法兰西的小麦公社要在春天播种,秋天就能收粮;琉球的渔业公社要在夏天捕鱼,冬天就能存满鱼仓;北天竺的佃户公社要在秋天收稻,年底就能让佃户分到钱......这些计划像星星一样,缀在大明的版图上,连在一起,就是一片光明的未来。

走出大厅时,正月十六的月亮正圆,像个银盘挂在天上,照在各加盟省的挂饰上,泛着柔和的光。我想起议事会墙上的“民为邦本”,心里格外踏实——坚持大明领导,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让每个加盟省的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有学上、有活干;贯彻议事会决定,不是为了统一,是为了让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对抗灾荒、一起发展生产、一起过上好日子。

夜风送来远处百姓综合体工地的叮当声,和厅内代表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同心协力的歌。我知道,从今天起,大明和加盟省的手会握得更紧,心会贴得更近,用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百姓,都能拥有踏实的幸福——像汝吉村的青稞粥一样暖,像琉球的烤鱼一样香,像法兰西的小麦一样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