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雯笑着说:“阿姨,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您要是需要订药,直接在民生集社的App上下单,我们很快就会送到。”说完,她又骑着自行车往配送站走,路上遇到一个村民要订青稞饼,她还顺便帮着下单,记在“民心札记”上,说要跟卓玛大姐商量,以后食堂也能在App上接单,方便村民。
回到配送站,陈阳正在整理配送路线,静雯凑过去,指着路线图说:“陈阳,村西的路滑,配送员送药的时候容易超时,咱们能不能在村西设个临时配送点,让配送员不用绕路,这样能快一点。”陈阳点点头:“朱主事,您说得对!我这就安排,明天就把临时配送点设起来,保证送药不超时。”
三月十日,全国议事会在汝吉村的暖棚里召开。此时的暖棚里,春玉米已经收完,新种的黄瓜苗刚冒出绿芽,番茄苗也长得郁郁葱葱;暖棚的四周挂着民生基建的成果照片:有隧道开通时的火车,有驾考中心的学员练车,有百姓医院的医生看病,还有消防司的消防车训练——整个暖棚都透着实干后的成果与希望。
代表们从各地赶来:王铁山扛着商业街扩建的图纸,陈阳拿着配送站的超时率报表,百姓医院的医生带着看病记录,消防司的士兵拿着训练报告;村民代表也来了,多吉大叔抱着新收的春小麦种子,丹增拿着烘干房的建设建议,卓玛大姐攥着食堂的App接单需求,次仁村长则带着养老院的选址图纸。
我站在暖棚中央,手里拿着民生基建的总结报告,声音洪亮:“各位代表,去年十月到现在,咱们在汝吉村建成了驾考中心、百姓医院、消防司,打通了到省府的铁路隧道,开通了民生集社的配送服务,村民们考驾照不用翻雪山,看病不用去省府,灭火不用靠水桶,运货不用靠雪橇——这些成果,是靠咱们一起干出来的,是靠百姓的支持换来的。今天召开议事会,就是要总结成果,规划新的民生项目,让汝吉村的日子过得更好。”
话音刚落,王铁山就站起来,把商业街扩建的图纸铺在桌上:“朱议事长,商业街扩建还有半个月就能完工,到时候能多十个摊位,还能建个小超市。另外,根据丹增代表的建议,我们计划在暖棚旁边建烘干房,解决玉米、青稞的储存问题,下个月就能动工。”
丹增站起来,补充道:“朱议事长,烘干房建成后,咱们还能帮着周边村子烘干粮食,带动大家一起增收。另外,我还想建议,在烘干房旁边建个粮食加工厂,把青稞磨成粉,把玉米打成碴子,这样村民们不用再自己磨粉,也能把粉卖到外地,赚更多钱。”
百姓医院的医生也站起来,拿着看病记录:“朱议事长,这三个月,我们给八百多个村民看了病,解决了老寒腿、高血压这些常见病。现在村民们的看病需求越来越多,我们建议在医院里加个儿科诊室,再请个儿科医生,村里的孩子看病就不用去省府了。”
次仁村长也跟着站起来,举起养老院的选址图纸:“朱议事长,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我们想在村东的空地上建个养老院,请护工照顾老人,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
静雯站出来,手里拿着“民心札记”,上面记满了村民的需求:“各位代表,根据村民的建议,我们还计划在村里建学校和图书馆。学校要建在村小学堂旁边,扩大教室,增加师资,让孩子们能读更多书;图书馆要收集各地的书籍,尤其是农业技术的书,让村民们能学种庄稼的技巧。另外,根据民生集社的配送情况,我们还要在周边村子设配送点,让更多村民能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务。”
代表们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要给学校配电脑,有的说要给养老院装暖灯,有的说要给图书馆配桌椅,有的说要给配送点配保温箱——整个暖棚里都透着民主与实干的氛围,每个人都在为村民的日子着想,为汝吉村的未来谋划。
讨论完,我拿起表决票,发给各位代表:“现在,咱们对烘干房、粮食加工厂、儿科诊室、养老院、学校、图书馆、周边配送点这些项目进行表决,同意的请举手!”
所有代表都举起了手,暖棚里的掌声响了起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响亮。多吉大叔抱着春小麦种子,笑着说:“有了这些项目,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今年的春小麦肯定能丰收,冬天还有烘干的玉米吃,孩子们能在新学校读书,老人们能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真是太好了!”
丹增也笑着说:“等粮食加工厂建好了,咱们的青稞粉能卖到京北,让更多人知道汝吉村的青稞,咱们村民的收入也能多一点,以后再也不用愁粮食卖不出去了。”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都忙着落实项目:王铁山带着工人去选址建烘干房和粮食加工厂,陈阳去周边村子考察设配送点,医生去联系儿科医生,次仁村长带着村民去平整养老院的地基,静雯则跟着学校的设计师,讨论教室的布局,还特意嘱咐要建个操场,让孩子们有地方玩耍。
我站在暖棚里,看着代表们忙碌的身影,看着暖棚里的黄瓜苗和番茄苗,心里暖暖的。春风从暖棚的缝隙里吹进来,带着泥土的清香和希望的味道。我想起马克思主义的一句话:“劳动创造世界。”汝吉村的世界,就是靠村民们的劳动、代表们的实干、所有人的民心创造出来的;未来的汝吉村,还会靠这份劳动与实干,变得更加美好。
夕阳西下,暖棚里的灯光亮了起来,照亮了翠绿的黄瓜苗,也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我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汝吉村新的开始——烘干房会建起来,粮食会烘干储存;养老院会建起来,老人们会安度晚年;学校会建起来,孩子们会读更多书;周边的配送点会设起来,更多村民会享受便捷服务。而我们,会一直跟着百姓的脚步,在实践里找真理,在实干中办实事,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像暖棚里的黄瓜苗一样,在汝吉村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结果,让村民们的日子,像春小麦一样,一年比一年丰收,像雪山一样,一年比一年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