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23章 监督利剑破沉疴,铁血管控护民生

第123章 监督利剑破沉疴,铁血管控护民生(1 / 2)

均平二十八年四月十六,全国议事会常务会议刚结束《准驾车型分类及考试标准议案》的审议表决——350个省的代表全票通过,红色表决器的灯光在议事大厅里连成一片暖潮,法兰西加盟省的代表皮埃尔举着印有鸢尾花的议案副本,用带着口音的大明话笑着说“古堡景区的有轨电车科目终于落地,游客再也不用怕撞护栏了”,苏格兰加盟省的唐纳德则攥着高地马车考核细则,跟草原省的牧民代表老哈凑在一起,比划着“怎么让马匹在高地弯道不受惊”。我刚把议案副本放进藤编提箱——这是静雯昨天特意送我的,说“姑母以后带文件,用这个更踏实”,箱扣还没扣上,全国人民监督协会的秘书长周明远就踩着高跟鞋快步走进来,脸上没了平时的温和,手里的蓝色举报文件夹边角都被捏得发皱。

“议事长,紧急举报!”她把文件夹往我桌上一放,指尖在“花省州永市远宁县棉花瑶族乡”那行字上重重一点,“乡级人民监督协会今早跨级上报,同步抄送了全国议事会——网民谢某某昨天发视频,曝棉花瑶族乡议事会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缺岗,更严重的是,四月初十他转发了远宁县警司的内部信息,当天晚上就有四名巡捕警上门走访,导致他家中七十八岁的老母亲受惊吓,差点喝了农药!谢某某已经向乡监督协会提交了书面举报,乡协会初步核查后,启动了立案侦查权,现在把材料全报上来了。”

我拿起文件夹,最上面是谢某某的举报信,字迹是用蓝黑墨水写的,笔画都透着急促,末尾还按了鲜红的指印:“四月初八上午九点,我去棉花瑶族乡议事会办茶叶补贴——家里种了三亩茶园,去年雨季冲坏了茶棚,按‘民生补助政策’能领两千块修缮费,可到了议事会,办事大厅里五个窗口只开了一个,里面坐着的工作人员还在刷‘大明短视频’,说‘办事的人出去巡逻了,你下午再来’。我等了两个钟头,连个人影都没见着,就拍了视频发在朋友圈,后来又转发了远宁县警司发的‘春季道路整改通知’——我看通知里说‘棉花瑶族乡的土路要铺碎石’,想着跟乡亲们分享,结果晚上七点多,四个巡捕警直接上门,没提前打电话,也没跟村干部打招呼,进门就问‘你是不是转发了警司信息’,我妈有高血压,见着穿制服的人上门,当场就晕过去了,醒了之后抱着农药瓶说‘是不是咱犯了法,要抓我儿子’,要不是我抢得快,人就没了!”

举报信后面还附了视频光盘和医院诊断书——光盘里的视频很粗糙,是谢某某用手机拍的,镜头晃得厉害,但能清楚看见棉花瑶族乡议事会的办事大厅:五个灰色窗口前摆着“民生服务”的蓝色牌子,却只有最右边的窗口开着,里面的工作人员低着头,手机屏幕亮着,隐约能看见“短视频评论区”的界面;大厅里还站着三个村民,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手里攥着宅基地申请材料,都在唉声叹气。诊断书是远宁县人民医院开的,“谢母,78岁,急性应激反应,高血压三级,建议住院观察”,医生签名旁边还画了个红色的感叹号,写着“家属需密切关注情绪,避免再受刺激”。

“乡监督协会的核查记录呢?”我翻到下一页,看见棉花瑶族乡监督协会会长赵志强的手写笔记,字里行间都是怒气:“四月十一上午十点,我带两名监督员去乡议事会核查,办事大厅还是只有一个窗口有人,其他四个窗口的工作人员说‘去茶山上检查了’,可我们去茶山找了一圈,根本没见着人,后来在乡口的‘老杨茶馆’里,看见他们四个在打‘大明麻将’,桌上还摆着啤酒瓶!至于巡捕警上门的事,我们问了远宁县警司,他们说‘是按规定核查信息转发情况’,可按《监督执法条例》,上门核查必须‘提前告知当事人,必要时邀请基层代表陪同’,他们一条都没做到!”

我把光盘放进电脑,画面里谢某某的老母亲坐在藤椅上,手里还攥着褪色的蓝布帕子,说起那天晚上的事,声音都在发抖:“我正煮着玉米粥,听见外面有人拍门,喊‘开门,巡捕警’,我以为是我儿子犯了啥错,腿都软了,刚想喊人,门就被推开了——四个穿黑制服的人进来,直奔客厅,问‘谢某某在哪’,我吓得心脏直跳,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醒了之后看见桌上的农药瓶,就想着‘要是连累儿子,我还不如死了’……”

“必须立刻处理!”我按下暂停键,转头对周明远说,“全国人民监督协会立刻发函,要求花省监督协会暂停远宁县警司和棉花瑶族乡议事会的相关人员职务,禁止他们销毁证据;另外,马上组建巡视组——成员必须有工农代表,要懂基层情况,再从监察局、都察院各抽两名骨干,我亲自任副组长,组长由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铁山担任,他之前查过‘北湖省乡村干部失职案’,有经验。今天下午就出发,去棉花瑶族乡!”

周明远刚转身要走,我的手机又响了,是静雯的号码,屏幕上还跳着“女帝陛下”的备注。我接起电话,她的声音里带着急意:“姑母,您是不是接到棉花瑶族乡的举报了?我刚看了谢某某的视频,已经让礼部把视频转发给350个省的议事会,要求所有乡级单位自查‘上班缺岗’问题。另外,巡视组的事您放心,兵事谈议会已经安排了两辆‘民生巡查车’,带齐录音录像设备,还配了医疗箱——谢母的情况不能再拖,巡视组里得带个医生。”

挂了电话,我看着桌上的《准驾车型议案》,突然想起昨天审议时,花省的代表还说“棉花瑶族乡的茶园小路,正好能用上J1d代步车的窄车身设计”,可现在,连最基本的“工作人员在岗办事”都做不到,何谈“让百姓用上代步车”?我把举报材料放进藤编提箱,箱底的《大明350省行政地图》正好翻到花省那页,棉花瑶族乡用红色小点标着,旁边写着“主要产业:茶园、杉木林,民生需求:道路修缮、茶叶补贴”——这些都是去年“民生普查”时登记的,可政策再好,没人落实,也只是一张废纸。

下午两点,巡视组在京北市火车站集合。工农代表选了两个人:一个是北湖省的茶农刘阿姨,去年跟着我去滇南县调研过道路整改,知道“农户办事有多难”;另一个是草原省的牧民代表巴特尔,他去年举报过“草原乡警司过度执法”,对“巡捕警上门流程”门儿清。监察局派来的是副局长李刚,背着个黑色公文包,里面装着《监督执法条例》和《民生政策汇编》,见面就说“这次要查到底,不管是谁,违规了就得处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张铁山更直接,带了两名监察御史,还拎着个金属档案箱,说“里面是录音笔和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不留死角”。我们刚登上“民生专列”——这是全国议事会专门用于基层调研的列车,车厢里还贴着“实事求是”的标语,列车员就送来花省的最新情况:棉花瑶族乡已经有村民在“大明论坛”发帖,说“议事会这半年来经常缺岗,办个准生证都要跑三趟”,还有人曝“巡捕警去年也上门查过‘转发信息的人’,只是没这次严重”。

四月的花省已经很热,列车窗外的茶园一片翠绿,偶尔能看见骑电动摩托车的茶农,车斗里装着刚采的茶叶,车身上印着“大明民生”的字样——这是去年推广的d3电动三轮摩托车,按准驾议案,专门用于“菜场送货、茶园运输”,可我看着那些摩托车,心里却沉甸甸的:要是乡议事会的人都不在岗,茶农们就算有了代步车,办补贴、办手续还是得跑空趟。

列车在州永市站停下时,已经是晚上七点,花省监督协会的会长林慧早就带着人在站台等,手里举着“全国议事会巡视组”的红色牌子,脸上满是愧疚:“议事长,是我们省监督协会工作不到位,没及时发现棉花瑶族乡的问题,让谢某某和他母亲受了委屈。”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没说客套话:“先去远宁县,明天一早就去棉花瑶族乡——今晚先跟谢某某见个面,听听他的说法。”

远宁县的招待所很简单,房间里摆着一张木桌、两把椅子,墙上挂着“民生政策宣传栏”,上面贴着“茶叶补贴申请流程”“道路整改时间表”。谢某某是晚上八点到的,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裤脚还沾着茶园的泥土,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母亲的病历本。一进门,他就朝着我鞠了个躬,眼圈通红:“议事长,您可来了!我妈现在还在医院住着,每天都问‘是不是咱以后不能转发信息了’,我跟她说‘全国议事会会给咱做主’,她才肯吃饭。”

我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热茶,看着他翻开病历本——上面记着“四月初十20:00,患者因情绪激动引发高血压,血压值180\/110hg,给予降压药后缓解”,医生的批注里写着“家属诉患者此前无类似症状,此次为突发应激反应”。“你再跟我说说巡捕警上门的情况,越详细越好。”我拿出录音笔,按下开关。

谢某某的手攥着茶杯,指节都泛白了:“四月初十晚上七点半,我刚从医院回来,就听见有人拍门,声音很大,我问‘是谁’,外面说‘巡捕警,开门’。我刚打开门,四个穿黑制服的人就进来了,领头的人亮了下证件,说‘你是不是谢某某,转发了远宁县警司的信息’,我说是,他就问‘你转发这个干嘛,有没有经过允许’,我跟他说‘这是道路整改通知,跟乡亲们分享怎么了’,他说‘这是内部信息,不能随便转发’。我妈听见声音从里屋出来,看见他们穿制服,就问‘是不是我儿子犯了错’,领头的人没解释,还说‘你儿子要是不配合,我们就带他回警司问话’,我妈一听‘带回去’,当场就腿软了,扶着墙滑到地上,我赶紧去扶她,她却摸着床头柜上的农药瓶,说‘我老婆子不连累你’,我抢农药瓶的时候,把手指都划破了——您看,这道疤还在。”他伸出左手,虎口处有一道两厘米长的疤痕,还没完全愈合。

“他们有没有出示执法文书?有没有说为什么要上门?”李刚副局长追问,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谢某某摇了摇头,声音更急了:“啥文书都没有!就说‘奉命核查’,还让我把交友圈里的信息删了,我删了之后,他们又问‘你还有没有转发给别人’,我跟他们说‘就转发给了几个乡亲’,他们又让我把乡亲们的联系方式给他们,我没给,他们就站在客厅里,盯着我删完信息才走,走的时候还说‘以后别乱转发信息,不然下次就不是上门这么简单了’。”

送走谢某某,已经是晚上十点,张铁山把执法记录仪里的内容导进电脑,跟李刚凑在一起分析:“按《大明监督执法条例》第四十二条,执法人员上门核查,必须提前24小时书面或电话告知当事人,涉及基层群众的,还要邀请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陪同;第四十五条规定,核查过程中必须出示《执法核查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这四名巡捕警,一条都没做到,明显是程序违规。”林慧坐在旁边,手里的笔在“远宁县警司”那行字上画了圈:“我已经让远宁县监督协会去查这四名出警人员的身份,还有远宁县警司司长是谁——按规定,出警指令必须经过司长审批,他肯定脱不了干系。”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坐着民生巡查车前往棉花瑶族乡。车开在土路上,颠簸得厉害,窗外的茶园里,有几个茶农正在采茶,看见我们的车,都停下手里的活,朝着车挥手。张铁山指着窗外:“议事长,您看这土路,坑坑洼洼的,按谢某某说的,远宁县警司的通知里说‘要铺碎石’,可现在还是这样,明显是政策没落地。”我拿出《准驾车型议案》,翻到J1E三轮汽车那页——上面写着“农村载货用三轮汽车,需行驶在硬化或铺碎石的道路上”,心里更不是滋味:要是道路整改不到位,就算农户买了三轮汽车,也没法安全拉化肥、送茶叶。

棉花瑶族乡议事会的办事大厅在乡中心,是一栋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民生服务中心”的红色牌子,可走进大厅,里面却冷冷清清的——五个窗口果然只开了一个,里面坐着的工作人员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听见我们进来,才慢悠悠地抬起头,看见我们身上的“全国议事会巡视组”证件,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手机“啪”地掉在桌上。

“你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其他窗口的人呢?”张铁山走过去,声音里带着威严。那工作人员站起来,手都在抖:“我……我是办事员小吴,他们……他们出去办事了。”“办什么事?”刘阿姨走过去,拿起窗口前的“茶叶补贴申请单”,上面积了一层薄灰,“这申请单都快发霉了,你多久没办过事了?”小吴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昨天才来的,之前的人……我不知道。”

“别撒谎了!”巴特尔突然开口,他常年在草原上跟人打交道,一眼就看出小吴在骗人,“我们问过乡口的茶馆老板,说你们四个工作人员昨天上午还在茶馆打麻将,怎么现在说‘出去办事了’?”小吴的头垂得更低了,眼泪都快掉下来:“是……是议事长让我们去的,他说‘上午没什么人来办事,去茶馆待着,有人来再回来’。”

“你们议事长是谁?现在在哪?”我问道,手里的录音笔还在运转。小吴的声音细若蚊蝇:“议事长叫平锡锡,现在……现在应该在他办公室里。”我们跟着小吴上了二楼,议事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大明短视频”的声音。张铁山推开门,只见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手机架在支架上,正在直播“怎么鉴别好茶”,桌上还摆着一泡刚泡好的茶叶,香气飘满了整个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