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21章 北湖南湖巡视回头看

第121章 北湖南湖巡视回头看(2 / 2)

正月十五,全国议事会监察局、都察院联合发布通报:原贵省议事会文化旅游集团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饿光辉(原名饿文辉,洪武十九年十月出生,南湖省化新府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审查,其通过篡改姓名、隐瞒真实学历等方式,弄虚作假骗取公职身份,冒名顶替他人入读大学堂;在监察审查期间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作调动、项目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住房,搞权色交易。依据《大明国宪典》《大明国官员纪律处分典》等规定,经全国议事会监察局、都察院审议,决定给予饿光辉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大明国大理寺依法处理。

通报发布那天,汉武市下着小雨。饿守义拿着通报,在汉武大学堂门口站了很久,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反复念着:“俺儿子的冤屈,终于洗清了……”我站在大学堂门口,看着里面来来往往的学生,心里沉甸甸的——大学堂是百姓孩子改变命运的地方,是大明培养人才的根基,像饿光辉这样冒名顶替的行为,不仅偷了别人的人生,更破坏了“人人平等”的规矩,寒了百姓的心。这样的事,绝不能再发生。

随后我们转战北湖省。北湖省的整改问题比南湖省更隐蔽,第一轮巡视说乡村道路硬化不达标,整改汇报说“已全部返工”,可我们实地走访了五个县的十个村子,有三个村子的道路只是表面铺了层薄水泥,,有六个学堂的老师说“只拿到一半,说剩下的要等财政拨款”。北湖省议事会的议事长陈建国解释说“财政紧张,只能分批次发放”,可我们调取财政收支记录时发现,去年北湖省的民生支出里,有两千万明币被挪用给了省文旅集团,用来建一个“北湖省文化产业园”,而这个产业园的负责人,正是饿光辉的大学同学。

我在北湖省议事会的会议上,把财政记录拍在桌上:“民生资金是百姓的救命钱、读书钱,你们用来搞政绩工程,对得起?”陈建国的脸涨得通红,站起来作检讨:“是我们工作偏离了‘民生至上’的方向,只想着搞面子工程,忽略了百姓的实际需求,我们马上追回资金,优先发放补贴,不合格的道路全部返工。”

在北湖省最偏远的滇南县,我们见到了李老师。她一个人带三个年级的课,还兼着食堂管理员,每月少拿两百明币补贴,却从没抱怨过。“只要孩子们能读书,我苦点没关系。”她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摞作业本,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现在补贴能足额发下来,我就能给孩子们买些新的文具和课外书了。”看着孩子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的样子,我想起均平十五年提出“四步走”战略时说的话:“教育是民生之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如果连师资补贴都不能足额发放,谈何教育公平?谈何民生改善?

正月二十二,我们结束巡视回头看,返回京北市。在全国议事会的常务会议上,我汇报了巡视结果:饿光辉被开除公职、移送司法,其弟正在审查中;南湖省追回挪用资金三百万,饿明亮的公司被吊销资质;北湖省追回挪用的两千万民生资金,补贴已足额发放,道路返工正在推进;同时要求礼部吏部在全国范围内核查官员学历、姓名,防止冒名顶替。

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王大叔说:“俺这趟跟着巡视,看到百姓的委屈有人听,坏人有人管,心里踏实。咱大明的规矩,就是要靠这样查,才能立得住。”礼部吏部的负责人也说:“我们已经制定了《官员履历核查办法》,逐份核对全国官员的科举成绩、大学堂学籍,发现问题立刻处理。”

散会后我回到办公室,看着案头那两份“饿光辉”的档案,还有饿守义儿子的成绩单,心里五味杂陈。饿光辉兄弟拿着偷来的身份、滥用的权力,忘了自己是百姓的公仆,忘了“实事求是”的初心,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是咎由自取。而饿守义这样的百姓,哪怕等了十年,也没放弃对公平的期待,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不能让百姓的信任落空,不能让“民生至上”变成空话。

晚上我给朱静雯发消息,跟她说了巡视的事。她回消息说:“姑母,驾考改革是让百姓享红利,巡视就是给红利保驾护航,这样大明才能走得稳。”我看着消息笑了,回复她:“对,改革和监督要两手抓,既要让百姓得实惠,也要让破坏规矩的人受惩罚,这样才能实现‘四步走’的目标,让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窗外的京北市灯火通明,像一片星星的海洋。我知道,这次巡视回头看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很多诉求要回应,但只要我们守住“实事求是”的底线,守住“人民至上”的初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就像驾考改革让百姓握着方向盘驶向幸福,巡视工作就是为这条幸福路清除障碍,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大明百姓,都能走得安稳、走得踏实。

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国官员学历核查有序展开。截至均平二十八年二月底,礼部吏部共发现三起冒名顶替事件,都做了严肃处理,还为被顶替者恢复了学籍或安排了工作。饿光辉的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庭审时他终于承认了所有罪行,当庭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大明百姓”,可悔之晚矣。他的弟弟也交代了帮哥哥谋利的细节,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饿守义的儿子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参加了科举,考上了北湖省师范学堂。他说:“我要当一名老师,像李老师那样,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正义就不会缺席。”听到这话,我心里很欣慰——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惩治坏人,更是给好人希望,让大明的每一个百姓,都能感受到制度的温暖,感受到改革的力量。

均平二十八年三月,全国议事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明确巡视回头看每半年开展一次,重点关注民生领域、官员作风、资金使用;还建立了“群众举报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百姓的诉求能及时被听到、被解决。我知道,这只是大明发展路上的一小步,但每一步都踩着百姓的需求,贴着民生的温度。

坐在议事会的圆形会议厅里,看着代表们为新的民生政策讨论得热火朝天,看着窗外麦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我想起均平十五年提出“四步走”时的场景。那时我们面临着农机不足、百姓贫困的问题,现在我们解决了很多,未来还会解决更多。饿光辉兄弟这样的案例,就像麦田里的杂草,及时清除,才能让麦苗长得更好,才能让大明的土地上,长出更多惠及百姓的果实,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大明的土地上开出更鲜艳的花。

均平二十八年四月,我收到了北湖省的整改报告,里面附了照片:滇南县的乡村道路铺上了厚厚的水泥,孩子们拿着新文具在学堂里笑;南湖省化新府的百姓给巡视组寄来了感谢信,里面夹着一把晒干的麦穗,说“这是今年的新麦,谢谢议事长为百姓做主”。看着这些,我知道,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巡视回头看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为百姓解决问题,真真切切守护大明的规矩和公平。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只要我们始终把百姓放在心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带领大明走向更富裕、更公平、更幸福的明天,就一定能实现“四步走”战略的目标,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