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12章 权柄明:监督台下的争议与民心间的天平

第112章 权柄明:监督台下的争议与民心间的天平(2 / 2)

我看向周明远,目光郑重:“周会长,百姓把信任给了协会,你们就得把‘清廉’二字刻在心上。协会内部要建‘阳光档案室’,所有调查记录对百姓开放;要设‘百姓评议箱’,每季度由选民给代表打分,不合格就换人。若协会自己出了腐败,不仅要依法严惩,我这个当年提议设立协会的人,也会向全国百姓谢罪!”

周明远眼眶微红,深深鞠躬:“请议事长放心!请各位代表放心!人民监督协会定当以‘清廉’为盾,以‘民心’为剑,绝不让权力变味,绝不让信任落空!我们愿立‘生死状’:若有代表贪腐,全体协会成员集体引咎辞职,永不参选任何公职!”

“好!”赵麦围带头鼓掌,议事厅里掌声雷动,之前的疑虑被热烈的共识取代。代表们纷纷提出完善建议:“要给协会配足法律助手”“建立代表考核淘汰制”“侦查经费单列,杜绝与被查单位有任何资金往来”……书记员快速记录着,议案在讨论中愈发完善。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皇帝朱静雯开口了,她声音清亮而坚定:“各位代表,卢恩案让我们看清,反腐不能仅靠朝堂之力,更要靠千万双百姓的眼睛。议事长的议案,既给了人民监督的牙齿,又给了权力的笼子,符合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支持议事长的议案。”

皇帝的表态让厅内气氛更加热烈。投票环节,常务代表们依次按下表决器,电子屏上的赞成票数不断攀升,最终定格在“赞成92票,反对8票,弃权2票”——议案通过!议事厅里的掌声经久不息,窗外的阳光穿过窗棂,洒在每个人脸上,暖得像百姓的笑容。

散会后,我留下周明远、赵刚、李娟和商以售,细化实施细则。周明远拿出连夜修订的《侦查工作手册》,里面详细规定了“回避制度”“证据封存流程”“百姓听证程序”,连代表出差住宿标准都写得明明白白:“不得超标准入住,每餐伙食费不超过20明元,严禁接受任何形式宴请。”

“手册里得加一条‘终身追责’,”赵刚指着某页说,“哪怕代表卸任十年,只要查实任职期间违纪,照样追究责任,让每个人不敢有丝毫松懈。”商以售补充:“商界愿意捐建‘监督者保障基金’,给清廉代表发补贴,让他们不用为生计分心,更能挺直腰杆查案。”

我看着他们认真讨论的样子,心里暖意融融。权力与监督,从来不是对立的两端,而是支撑民心天平的两个支点。只要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把百姓的眼睛擦亮,就不怕权力走偏。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自发在议事院门口挂起横幅:“民心监督,利剑出鞘”。千花村的王大爷托人送来一篮新摘的冬枣,附信说:“这下举报贪官更有底气了!”京北市的商户们在店铺门口贴出“支持人民监督”的标语,连孩童都知道“有困难找监督协会,有贪腐也找监督协会”。

一个月后,人民监督协会首次行使立案侦查权,查处了南河省某县挪用救灾款案。协会代表带着调查组驻村半个月,白天走访受灾农户,晚上核对救灾款发放台账,最终查实县民政局长截留200万明元救灾款用于修建办公楼。侦查过程全程录像,关键证据在村里公示栏实时更新,百姓看着屏幕上的账本和证词,纷纷说:“这才是咱自己的监督队,查得明明白白!”

案件移交法院后,民政局长被依法判刑,截留的救灾款全部返还受灾户。领回救灾款的大娘握着代表的手,眼泪直流:“要不是你们敢查、能查,俺们这灾年真不知道咋过……”

这天傍晚,我路过人民监督协会办公楼,见门口围满了送感谢信的百姓,有人提着自家种的蔬菜,有人捧着手工缝制的锦旗,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楼内的灯光亮堂堂的,透过窗户能看到代表们正在整理卷宗,墙上的“清廉公约”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我知道,赋予权力只是开始,守住初心才是长久之道。但只要人民监督协会永远站在百姓这边,永远把“清廉”二字刻在心头,这把监督的利剑就永远不会生锈,民心的天平就永远不会倾斜。

夜色渐深,议事院的灯光与协会的灯光遥相呼应,在秋夜里连成一片温暖的星海。我想起《韵澜思想》里的话:“民心是最好的尺子,能量出权力的轻重;监督是最硬的规矩,能守住初心的纯粹。”这场关于权力的讨论,最终落进了民心深处——百姓信得过的监督,才是最有力的监督。而这,正是我们坚守的信念:让权力永远为人民服务,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