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马车旁民生配送的木牌,突然明白刘老四代表说的城乡通——原来配送的不只是货物,是把三十三省的人心,连成了一块暖玉。刘老四是物流行业的老代表,以前总说城乡隔着万重山,现在却逢人就夸民生配送把山凿通了,上个月还主动申请加入集团,负责三省的物流规划。
中午在集团的站点歇脚,郑铁山端来两碗荞麦面,粗瓷碗底卧着个荷包蛋,蛋黄颤巍巍的,是用他自己的口粮换的。郑铁山是站点负责人,以前是镖局的镖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却总说这辈子最值的,是加入民生集团。
站点里热闹得像集市:老马正教新骑手看导航,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手里的平安符换了个新的,红布上绣着集团赠三个字,是林晓娘绣的;小张的弟弟推着轮椅上的他,来领集团发的康复补助,钱袋沉甸甸的,小张摸着钱袋笑:够给俺弟买新书包了;林晓在给终端更新路线,屏幕上关街村-铁匠铺-驿站-商队营地的路线,被她用红笔标成了颗心,每个节点都注着张奶奶家有台阶铁匠铺有热水驿站可借宿。
陛下,您看这单!林晓突然指着终端,声音里带着雀跃,北河省的张寡妇订了袋盐,备注说能不能顺便带包针线?丫头的棉袄破了我凑过去看,订单地址在北河省柳溪村,距离关街村二十里地,是今天新增的配送点。
终端上自动弹出张寡妇的信息:丈夫早逝,育有两女,靠织布为生,骑手可帮偏远村落的百姓捎带针头线脑、农具零件,运费由集团补贴。上个月有个老农让捎包麦种,骑手特意跑了趟农技站,挑了最好的品种,老农逢人就说民生的人比亲儿子还尽心。
我笑着点了:这就是刘老四代表说的基层配送——不只是送吃的,是送日子的方便。郑铁山在旁收拾保温箱,闻言接话:昨儿个有个老农订了袋麦种,备注要新收的,去年的出芽率低,骑手特意去农技站问了,给他带的是改良种,老农说这单比金子还值
下午送单时,遇到了之前快马外卖的孙站长,他正给二十多个骑手培训,手里拿着本《民生配送规范》,封皮都翻卷了。陛下,他搓着手笑,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面粉——早上帮张奶奶烙糖包沾的,现在才明白,不是生意难做,是没把心放进去。你们这超时不罚款,洒餐集团赔的规矩,看着亏,实则赚了民心——昨儿个城南的包子铺王掌柜,非要给骑手免单,说你们不容易,俺这包子算心意
他指着墙上的锦旗,是藏西商队送的,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民生纽带以前总想着怎么扣骑手的钱,现在才知道,把骑手当自家人,他们才会把客户当亲人。上个月评选暖心骑手,俺们站有三个上榜,比啥都风光。
孙站长以前是出了名的铁公鸡,骑手超时一秒都要扣钱,有回大雪天骑手摔了车,他还逼着人家送完最后一单。后来快马外卖因为口碑太差倒闭了,是民生集团收留了他们站点的骑手,孙站长感动得当场哭了,说这辈子从没遇见过这样的好东家。
路过城西织布坊时,给女工们送的绿豆汤刚熬好,保温箱里还飘着薄荷香。织布坊的李大姐接过汤,指着墙上的民生配送点木牌笑:以前晌午吃饭,要么啃干馍,要么跑二里地买,现在好了,你们的骑手准时送来热汤,姐妹们都说干活都有劲了
她塞给我块新织的棉布,蓝底白花,是关街村的牵牛花图案:给集团做新工装用,算俺们的心意。这棉布摸着厚实,李大姐说加了三层线,耐穿,上个月她们织的布还被选为民生工装专用布,订单排到了年底,姐妹们的工钱涨了三成,都说民生不仅帮俺们送热饭,还帮俺们找活路。
夕阳西下时,我坐在老槐树下算当天的账,终端上的数字清晰:28单,收入210文,没有一笔扣款。有两单超时了——给山坳里的猎户送干粮时,遇到小桥被雨水冲垮,绕了三里地——但客户备注平安到就好,集团系统自动标为不可抗力,不记录。
终端突然弹出条消息,带着金色的星芒:骑手朱韵澜,今日客户满意度100%,获民生之星徽章。这是我第三次得这个徽章,第一次得的时候,激动得半夜没睡着,比当年亲政时还紧张。
林晓举着我的徽章欢呼,她的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徽章带,已经攒了五颗星,是集团里星星最多的骑手。陛下,您看!她指着远处的天空,一群鸽子正从集团楼顶飞过,翅膀上系着红绸带,那是报喜鸽,每达成1000单满意单,就放一次,现在已经放了三十群了!鸽子掠过关街村的屋顶,红绸带在夕阳里飘得像条红河。
收工时,骑手们陆续归来,摩托的引擎声像归巢的鸟叫。老马的车斗里装着给张奶奶带的新拐杖,是铁匠王师傅打的;梳羊角辫的新骑手抱着个布娃娃,是李爷爷给邻居家孩子捎的;林晓的保温箱里躺着块青稞饼,是卓玛大姐塞的,说让陛下尝尝藏西的味道。车把上的算筹徽章在余晖里闪着光,像撒了满地的星星。
远处,大明邮送社的马车正卸着给山坳里的药,车身上民生配送四个字被夕阳染成了金红,赶车的老邮差哼着《民生谣》,调子被风吹得很远:一轮轮,一程程,热饭热汤暖人心......这歌谣是关街村的教书先生编的,现在传遍了三十三省,连刚会说话的娃娃都会哼两句。
陛下,明天还来吗?林晓的声音带着期待,她的辫子上别着朵牵牛花,是张奶奶院里摘的。
我望着那片被车轮碾出的辙印,深深浅浅,在暮色里像幅民心织就的地图。从关街村的青石板,到山坳里的黄土路,再到藏西的草原道,每道辙里都盛着热乎的饭、暖心的话、百姓的笑。
我跨上摩托,引擎声里混着晚风,像在应和那首《民生谣》,只要还有人等着热乎饭,这摩托,就不能停。三个月前刚当骑手时,我还想着体验够了就回宫,现在却觉得,这车轮上的民生,才是最该亲自执掌的江山。
月光爬上车把时,我摸了摸怀里的民生之星徽章,冰凉的金属透着暖意。想起议事会铜铃的余音,想起小张腿上的石膏,想起林晓笔记本上的泪痕,突然明白:最好的政令,从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是骑手们车轮上的温度,是百姓碗里的热乎气,是这人间烟火里,最实在的民生。
摩托驶进夜色时,车斗里的青稞饼还温着,像颗跳动的民心。远处的星空下,无数辆民生配送的摩托正在穿梭,车灯连成的线,像条守护着千万人家的银河——而我,只是这银河里,最亮的那颗星旁边,一粒普通的尘埃,却因踩着民心的辙,而拥有了整个天空的重量。
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村落没通配送,还有很多百姓没吃上热乎饭,但只要这车轮不停,这民心的温度就不会凉。就像老槐树上的叶子,虽然会黄会落,但明年春天,总会抽出新的绿芽,带着晨露,映着晨光,把这民生的路,铺得又宽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