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 > 第191章 畅谈新绵工业发展

第191章 畅谈新绵工业发展(2 / 2)

“您就是把这些企业家,培训得再好,不过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闪转腾挪,小打小闹罢了。”

“这和主流产业,根本不沾边,是吧?”

“就拿我原来的单位来说,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充电电源企业,本来应该快速切入手机电池市场。”

他说道,“您看看,重组过后,未来会干什么,搞得我们这样的大学生都走光了,还怎么搞?!”

“是吗?小杨,还有这事。”梁哥问道。

“现在在乡镇企业局任副局长的,武运发,是我们的主管领导之一,他是很有能力的,情况也最清楚。”

杨志才决定帮帮以前的武科长,这样的领导才是新绵工业之幸。

张叔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小唐,把杨志才说得记录下来。

他总结了思路,决定把一些有益家乡发展的布局,多说一点。

这时,服务员已经开始上菜进来,只能停下,大家都没有喝酒,而是当作工作餐一样,简单的吃一口。

张叔一直在思考着什么,所以他就独自吃菜,没有发言。

直到收拾了碗筷后,他才说道,“小杨,你继续说。”

顿了顿,他才说道,“我以为,第一需要进行,企业领导干部的年轻化进程。”

“对于思想陈旧,不适应市场化机制的干部,调整工作岗位,各企业要大力招收应届大学生,充实进去。”

“市里不需要特别费力,只需组织专家,对企业里的年轻干部组织公开选拔,订好经营目标,考评团队怎样实施计划,重大投资的风险度把控等重要问题即可。”

他说,“新绵市有几所大学,里面的专家教授很多,都可以聘请为评委、指导老师。”

“请他们为企业建言献策,这比现在盲目发展,效果好多少倍。”

接着笑道,“不瞒张叔,上午我就请了建院两位教授,帮我出主意,效果很不错的。”

“嗯,小杨,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会认真考虑的。”

张叔说完,示意他接着说。

“最近,我又思考了下,关于新绵工业的发展之路,除了刚才说的三大主业以外,张叔,你觉得城市的发展未来十年将是怎样的?”他问道。

“从京城、上海、广州、蜀城的现状看,都有扩张之势,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很快。”张叔答。

“迅猛发展。”他肯定道。

“北大的一位教授曾撰文,我国的城镇化率,会从25%增长到2010年的40%以上,这是必然会达到的。”

他对梁哥说道,“这就是我不断的买房子、商铺的原因。”

“未来新绵的城市规模至少应该扩大一半,房价、商铺都会上涨很多。”

梁哥也是认同的点头。

“农村的人口、劳动力不断的涌入城市,农业怎么办?张叔。”

“那就是农业机械的高速增长,有机会你去江浙那边看看,到处是企业,用工荒很快会把内地的人吸引过去,最多三年,就会形成潮流。”他说道。

“嗯,这是个重要情况,我在经委时已有察觉。”张叔说道。

“所以我调整的策略是,城市的发展,工程机械类会成为很快的增长源。”

“我建议新绵应该走出去,和柳工、山东临工等企业合作办厂,分一杯羹,享受这波工业增长红利。”

“这是其一,那么我市建筑公司是否也向同类的,优秀企业采购先进的建筑设备,具体他们会调研。”

“这样,拿到的工程越多,用工人数增加的时候,也为新绵挣得更多的利润,反哺回来,用于城市建设。”

他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把手里的钱用于他们的提升,直接就挣到了利润,而不是去纾困,小杨?”张叔问道。

杨志才笑着看向他。

张叔马上反应过来,这确实是用小资金,就武装出一个先进、有竞争力企业的捷径。

他笑着说,“和你们年轻人聊天,真是增加见识,收获良多啊!”

“哦,张叔,中川长虹那样外延式的发展,并不可取;我建议您在适当的时候,和他们董事会座谈一下,可以在这两年,利润比较多的时候,与一些大学联合组建研发中心,目标一个,中国芯”。

“他们在广告里不是吹的,高举民族工业旗帜,为华夏工业崛起而努力吗?您出面的话,让他们把口号落到实处,也是正常的操作,相信应该有收获的!”

他又说道。

“你考虑得很周到,我会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张叔说,“你小子,很有全局观,不错。”

杨志才暗自说,“以我后世的丰富见闻,这才那到那哦!”

只要你愿意抄作业,后面还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