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答话,“小杨,你这个研究会怎么没听你提起过?”黄丽先问话了。
看周教授有点懵,不是说设计的事,这扯到哪里去了?!
杨志才示意蒋蔓把两个平面图,以及设计草案给他过目,先看看再聊。
这才说道,“我在滨江水韵那边建了个阁楼,区建设局要求我搞个文化研究会什么的,才报批的。”
“是吗?诗仙是新绵的文化名片,这个研究会搞起来,是挺不错的。”秦教授说道。
“您若是有兴趣,待会儿我们去看一下,可以深入探讨下!”杨志才对秦教授说道。
“行,我觉得很好。”
接下来喝起茶来,不时回答周教授的提问。
他觉得对方确实很有水平,很快就明白,这是两份不同的设计要求。
并且,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伸缩棚的问题。
大意是二楼墙上,相对安装半圆形白色塑料板,固定部分用简易铁制轴承,做电驱动控制伸缩。
一面棚高一点,多伸出10厘米,下雨的话,水就流到旁侧。
打开后,边角有几厘米平折,刚好覆盖到旁边的塑料沟槽,雨水最后流入接通的下水管道中。
非常的合理和方便。
高出部分因为有空间,还解决了人流多引起的空气对流。
专业人士果然不一样,解决方案搞出来,让人觉得非常完美。
对方还从美学的原理,对门面的前面进行了线条、图画等的建议处理,一下让整个环境更立体梦幻起来。
杨志才把对三花广场的构想讲了一遍,包括灯光、几棵树的亮化想法,对方都是很快给出了专业意见。
这真是捡到宝了,本来只是想找专业人士出点意见,结果出人意料。
杨志才也没磨叽,直接邀请两人去滨江水韵,实地看下。
黄丽作为陪同人员,也是跟着偷懒一回。
把发饭票的任务交给同事,五个人这才出发。
杨志才自己开车,蒋蔓坐在副驾驶,直接奔向滨江路。
两人看见他的豪车,对他的印象又深了些。
黄工在宾馆那边。
周教授看阁楼和木楼的主体已经起来,又进去看了假山、葡萄架等。
非常感兴趣,对停车场的规划、甚至还提议搞个秋千,并在旁边给了树叶灯光映射的建议。
主动提出,阁楼和木楼的装修设计,他可以把江景全部考虑进去,会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杨志才当然高兴地答应,并表示设计费用随便提,只要搞好就可。
秦教授则说,“杨总,你这个研究会计划怎么搞?”
“说句心里话,我的初步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找几个文化人,组织个学会,到时能发表几篇文章就可以了。”
“不,杨总,按老周的意见,这个楼建好,宣传到位一点,远近都会闻名,可以搞得更好一点。”他说道。
“那这样,秦教授,你帮我出个方案,需要多少资金,到时我们再一块讨论下?”
“这个可以的,看了实地情况,我是很有兴趣,争取把业余爱好,尽快搞出来!”秦教授答道。
周教授兴致更高,直接去施工员那里,要来建筑数据,并大致测量了下,就准备急着回去了。
杨志才赶紧拉着他,“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在我这边随便吃点便饭,还有重要的事情说!”
这才留住了他,一脚油门就到了出租车公司。
看黄工在,就邀请他过来说话。
把哥嫂、三哥等也介绍给了两位。
杨志才把周教授的设想和方案,与黄工说了,他当即表示赞同,两人很快就一些重点交换了意见。
坐在树荫下,还有电扇吹着,的确比较凉快。
杨志才这才把家族祠堂的事情讲了出来,“周教授,之所以先前没讲,是因为这个建筑会传承下去,所以比较慎重。”
“这个能够理解,我们老家也有祠堂,知道里面的意义。”他回道。
“嗯,明白就好,这个设计有点多,可能你得看实地情况,才能决定怎么搞。”
“我还计划,国内比较出名的祠堂,都应该去看一下,取长补短。”
他继续说,“整个祠堂的工程 预计投资在200万以上,所以。”
在座所有人都是一惊,包括他哥嫂。
原以为族人搬迁后,空地较宽,两进的院子也要不了多少钱的。
“哥 ,这个祠堂只是文化旅游项目的一环,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事在里面,到时我再说。”
看着家人的问询目光,他赶紧解释道。
杨志才没多说,既然约定好了,到时查看时,再谈也来得及。
黄师傅、邓秋山手脚麻利,凉菜、炒菜搞了不少,杨志平、杨志剑主陪两位教授和黄工。
黄丽已经很熟悉,和蒋蔓、李明燕、黄中梅在另一桌吃饭,说着悄悄话。
一顿简餐加上探讨会,就在午饭时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