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初到(2 / 2)

现在不是旅游旺季,也没有后世,人挤人时的长假拥堵现象。

毕竟全国旅游热还没兴起。

门票也不贵,听阿水说,本地人15块就行 ,他们则要30。

开宝马的人,杨志才自然不会去和他俩兄弟,争着买票。

因为时间紧,临时导游陈七海,带他们走的是最简线路。

没有车辆,全靠步行,大家听从杨志才的吩咐,都是短裤、t恤打扮。

先去小白宫之称的八卦楼,看了各种建筑;阿海对于岛内的典故很是熟悉,又是联票,所有景点直通。

罗马、哥特式、东南亚的各种老建筑风格迥异。

女孩子直接走不动路了。

蒋蔓买的相机,派上了用场,纷纷拍照留念。

当然他和阿水两兄弟,也是拍了几张合照。

快速看了下管风琴的博物馆。

途径小吃街,挑了很出名的“龙头鱼丸”、“蛋满灌”、“肠粉”之类吃了些。

作为厨师的邓秋山,他尝的品种最多。

走走停停,才去到皓月园。

郑成功的雕像自然有参观,小沙滩处,对着大海,又是一阵猛拍。

经过毓园,大家了解了林巧稚先生的事迹,这才去了最美景色的菽庄花园。

阿海非常不错,里面的格局设计,讲得头头是道,大家拍的照片自然也是最多。

一路浏览,时间过得很快,去到日光岩,也就是整个岛最高处时,几个人都已经感觉到疲累。

打卡留念后,才被带去了最美转角。

晨姐几个完全走不动路了,一次转岛,胶卷用去了4个。

还是在他不断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重回三丘田码头。

免费的轮渡回到岸上,这次走马观花似的,鼓浪屿之行就结束了。

期间,与阿水聊天,才知道他们的家族很大,自家也有一家鞋厂和服装厂。

他父亲总揽一切,和小弟在服装厂主抓,哥和嫂子则管理鞋厂。

如果可能的话,这边都有机会供一部分货源。

杨志才表示很有兴趣,肯定会去参观一下。

等大家重新上车,已经过去近三个小时了。

阿水用方言和家里告知了情况,才对他说,“领导,70分钟到家,刚好。”

福建的基建真是不错,现在这个年代,几乎普通省道,都已经达到,中川这边高速的水准。

加上车好,速度自然提得起来。

虽说地图是不到80公里,实际穿行是不止的。

大约7点多一点,天就黑定了。

地处最东边的原因,差不多一个半时区,按华夏时间,就很正常了。

夜晚开车,温度适宜,护路树也是长得茂密,不时还有阵阵海的气息飘过来。

这种新的乘车体验,让大家新鲜感满满,精神状态奇佳。

阿水还把车里的音响打开,整个感觉直接拉满。

连杨志才都是觉得很享受。

“阿水,听你说,家乡这边重男轻女,你父亲怎么会让你上班,而不是回家干?”他问道。

“我父亲还是听劝,除了我哥文化不高,初中毕业就让他在家里帮忙外。”

“家里条件好点,就逼着我和阿海两人用功读书,所以我俩也算是家族里,有点名气的读书人。”

阿水说道。

“我在单位,也是学习外贸知识,可以增加人脉,承诺后面,家里我有股份,就去上班了。”

“我们这边走私很多的,也是挺注重政商关系的,明白吗?领导。”

“原来如此,你父亲还是有眼光,怪不得你小子,待人接物做得很好!”

阿水却说,“我父亲相当于文盲,主要是我们陈姓,在这里算是大家族,能人辈出。”

“海外的族人也是不少,他们这些在家族里,是能起到很大指导作用的。”

“是吧,领导,长达几百年的传承,对于社会变迁,也是有经验的。”阿水说道。

“嗯,阿水,你说得对,像我的家族也是传承了几百年,由于地处内陆山村,机会少,没出什么人物。”

“但是,很多传下来的经验也是很好的。”杨志才说道。

“比如说家庭会议制度,是吧?志才哥。”蒋蔓插话道。

阿水明显对这个事很感兴趣,一直问小妮子。

没法,把这个事的缘由,大致怎样运行讲了一遍。

阿水非常高兴,觉得可以把这个整理好,在自己家里试下。

听说杨志才还是族长一脉传承,那是由衷的佩服。

说他们这里宗族气氛浓郁,要想做到族长位置,贡献、名望等都是缺一不可。

二姐以前参加过会议,当时还很年幼,今天听说里面的门道,这才恍然大悟。

“小弟,以前没有细想,现在明白了,原来我们的家庭会议,有这么多的好处啊!”

“嗯,姐,明年我估计会开始,重建家族祠堂,爸的族长位置,我是肯定会帮他做到的。”

“还有,你们做为外嫁女,我和大叔公商量了,做出大贡献的,以后会在族谱里给立传记的。”

“所以以后挣钱后,多捐款,肯定能行的。”他说道。

杨二苗听了这话,眼睛也亮了,仿佛一下找到了奋斗的意义!

也就在他们聊天过程中,阿水的车下到一条小道。

不到3分钟,就进入了一栋五层高的独立院落。

阿水说,“领导,这就是我家,咱们下去吃饭。”

杨志才知道,这就到了心心念念的晋江。

第一段考察,也就从现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