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接着说 , ”只有读书,考出去,才能改变我们祖祖辈辈农民的身份!”
杨志平的话,就像大吕黄钟,一下敲碎了杨志才心中的迷雾枷锁。
让他的认识一下清晰起来,无数个声音从四面八方齐齐涌来:你要好好读书,它能改变命运!...
第二件事是 国庆后上课的一周,杨志才一直在思索如何能提高自己的成绩,也想出了方法。
这周六回家(现在读书只放周日一天),骑着大哥淘汰了的峨眉牌26自行车,后面架子上挂着父亲编织的装米菜的小背篓,再捆上下周要换更厚的薄被子 ,走。
学校离家大约7、8公里,有5公里是碎石路,骑车也很顺利,毕竟路上往来的机动车也不多。
从雷公乡到百泉村这段路,两三公里全是黄泥路--这时还没有村村通工程。
天有不测风云,刚进土路不久,突然下起瓢泼大雨,10月份很少见的。
虽然提前预判了下雨,加快了骑车的速度,但是回家路上,丘陵地区上下坡不少,最终到了村小学的时候,大雨来了。
已经是落汤鸡了,杨志才还是犯了一个经验主义错误。
他居然不冒雨推车走最后的3里路,而是停下来避雨,一个多小时后,雨停了,天也快黑了。
经过大雨的充分洗涮,路面湿滑又泥泞。
薄被子吸足雨水后一下有20多斤重,推着重车,走不到20米远,轮胎壳里便被黄泥堵满,这样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
天黑定下来,四面没有任何灯光,离村子还有1里多路,全是湿漉漉的,又冷又饿。
又是一阵大雨袭来,杨志才放掉车龙头,一屁股坐在泥路上,放声大哭!
虽然,少年的哭声被晚秋的冷雨无情带走。
三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打着电筒,顺利接他回去,这温暖的场面他一生都记忆犹新。
但内心,一团熊熊的火焰正在熠熠生辉:我发誓要好好读书,走出农村!
后面两年多,杨志才屌丝的逆袭之路正式开始。
他想说,一个人只要认清了自己的目标,剩下的就是找到思路和不同方法实现即可。
新周开始,他带回来了几乎没有翻过的初三数理化和英语。
然后用空墨水瓶和废牙膏做了个煤油灯,花3毛钱买入半斤煤油.
等同学每晚熄灯休息后,自己就偷偷遛到教室里,每天2个小时左右,一章一章慢慢学习。
确实不懂的,晚自习问科任老师或同学。
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之类,凡是可以理解和背诵的,对杨志才来说,小菜一碟,天赋不是盖的。
可以背的,先背下来,不够的话,那就是全本书。
好像只用了两周多时间,文科类的知识基本上就可以在脑中书里面找答案了。
于是乎,期中考试他从吊车尾到了班上的37名。
这还没有完,期末由于学完初中的知识,加上高一的融合,他的成绩已经上升到班上的12名。
由于其中的一名老师是他哥的同学,也就是帮忙读书的人。
知道他的情况,第二学期,杨志才初三没读,自学初中知识在高中取得好成绩的传言不胫而走。
殊不知,这个老师的无意之言给了他无尽的助力。
老师们的夸赞,同学们看天才一样羡慕的眼光,对少年杨志才有着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增添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