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符针问骨 > 第九十一章 旧部相认

第九十一章 旧部相认(1 / 2)

正午时分的西北,虽然已是深秋,但高悬在天际的阳光依旧十分刺眼。

楚潇潇和李宪并肩从牢中走了出来,强光照得李宪有些睁不开眼,他眯着双眼凑到楚潇潇耳边嘀咕了一声,“潇潇,我们手上还有什么人可以用?”

楚潇潇侧着脸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位寿春王,嘴角勾起的弧度更上扬了几分,“王爷莫不是忘记了城外的那个…”

李宪这时才有些恍然,“你是说…郭戎川?”

楚潇潇微微一笑,目光顺着刺史府的院墙望向了城西的方向,“您可曾还记得,那日从营中返回凉州后,我怀疑他是我父亲当年的‘朱雀卫’,虽然他并未言明,但言语动作之间能感觉的出来,他对郭荣并非一心,而且,提到我父亲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有一种敬意,这与他平日里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截然相反…”

她顿了顿,语气十分轻松地说道,“加之那夜约我们见面的神秘人也是他,几方印证下来,当时我不是和王爷您说过,对于他是‘朱雀卫’,我有八九成的把握嘛…”

李宪闻言,瞳孔微缩,虽然他知道楚潇潇的判断基本上没有出过错,但难免还是有些疑虑,“这个我知道,不过你也说了,只是猜测,眼下郭荣在逃,李文远被监视,凉州的局势尚不明朗,郭戎川又没有直接承认,我们现在仍没有十足的把握,这等关键时刻,无疑于是一场豪赌,赌赢了,还则罢了,万一赌输了…”

他没有将后半句说完,但楚潇潇明白他的意思,她的眼神逐渐变得凝重,随后便是决绝,“我相信自己的判断,郭戎川一定是‘朱雀卫’,那双眼睛骗不了我…”

“可…”李宪闻言,自知楚潇潇的脾气,便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心中的忧思仍没有散去,“即便郭戎川就如你所言,是楚都督的心腹,可他麾下的那近千人,鱼龙混杂的,焉知没有郭荣甚至是…‘血衣堂’安插的钉子?”

他提到“血衣堂”时,语气不自觉地加重,洛水河畔与野狼坳两处地点内惨烈的厮杀,至今记忆犹新。

“正因鱼龙混杂,才好行事…”楚潇潇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李宪,“王爷可还记得,那日他拒绝我封锁营田署时,说的是‘无正式批文,恐难服众’?”

李宪略微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记得,当时只觉得他是在有意推诿。”

“是推诿…却也是提醒…”楚潇潇眼中闪过一丝洞察一切的神色,“他在告诉我们,他身边有‘众’需要‘服’,而且不止一双眼睛盯着他,他的行动多有不便,但即便如此,他最终还是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我知道,这是担着很大干系的,一旦营中的眼线得知,用不了多久郭荣就会知道,而现在的情形和那时不同,假郭荣已死,真郭荣又不知去了何处,眼下正是那些眼线闭塞的时候,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时机…”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如今我们手上可用之人,不过魏铭臻手下的十几名金吾卫,不到三百的凉州府兵,尉迟闻庆远在山丹,喻茂行虽然有三千玉门军,但也在严防死守凉州大营的情况,我们看似人手充足,但都分散在各个监视点上,手上可用之人,就魏铭臻麾下这些,且人人带伤,实力大打折扣,一旦郭荣狗急跳墙,煽动部分边军,我们这点人,无异于螳臂当车…”

李宪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这正是我所忧虑的,凉州大营数万兵马,就是郭戎川手下的千人也大多是郭荣左威卫旧部,即便我们能封锁城门,倘若搜捕过程中,有士卒认出郭荣,是否会阳奉阴违,甚至倒戈相向…届时,不仅抓不住郭荣,我们恐怕都有覆灭的危险。”

楚潇潇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是一种将一切算计于心,兵行险招的自信:“所以,用郭戎川的人,就不能让他们知道真正的目标是郭荣…我们只需借他之手,来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哦?详细道来…”李宪身体微微朝着楚潇潇的方向靠了靠,被勾起了极大的兴趣。

“直接下令,让郭戎川率其营中左威卫麾下千人,以城内混入了敌营的探子为由,负责城内主要道路的巡逻,搜查等明面上的任务,动静一定要大,要让所有人都觉得确实有敌探进入了凉州,我们的重心也是在搜捕混入城内的‘奸细’…”

“明面上?那在暗处呢?”李宪追问道。

“暗处…”楚潇潇淡淡地说道,“由郭戎川秘密召集我父亲当年的凉州旧部,这些人,长期受郭荣及其亲信排挤打压,心中怨气积蓄已久,对郭荣绝无好感…让他们换上普通府兵的衣甲,悄然接管四门防务,名义上,仍是奉王爷之令封锁城门捉拿奸细,实则,他们的任务是盯死每一个可能出城的人,尤其是郭荣…”

闻言,李宪的眼中瞬间爆发出一道精光,“妙啊,如此一来,郭荣安插在郭戎川那里的眼线,被繁杂的搜索任务牵制,难以窥探四门虚实,而把守四门的,却是最不希望他逃走的楚雄旧部,此计甚妙…”

但随之话锋一转,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不过,还有一点,郭荣从密林逃走,未必会返回凉州啊,他若是一直不回来,我们岂不是白白费功夫了…”

楚潇潇沉默片刻,然后才说道,“郭荣一定会回来的,李文远在这里,他一点会将今天这个情况汇报给李文远,若要自己逃走,无论去向哪里,皇帝那一关,他就过不去…镇守边关的大将,私自逃离,不用其他,只这一条罪,皇帝就能办他。”

听到楚潇潇这番肯定的言论,李宪犹疑的神色才渐渐舒展开来,“如此甚好,这样一来,我看他郭荣怎么逃…”

旋即又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摆在两人眼前,“潇潇,那你如何告知郭戎川,他现在还不清楚你的真实身份,你又如何确定他一定会帮我们?”

楚潇潇沉默了片刻,从脑后取下那柄簪子,“就凭这个…郭戎川如果真的是我猜测的那样,是父亲当年的‘朱雀卫’之一,那他一定会认识这个簪子,只要见到此物,我相信,他会明白一切的…”

李宪深吸一口气,脸上惯有的轻浮之色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将一切都抛向脑后的果决:“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郭戎川的身份,我们到现在也只是猜测,万一…”

“无悔!”楚潇潇知道李宪是在担心自己的安危,她也收起了往日的平静,仔仔细细打量着李宪,这位寿春王自从在洛河畔救下自己后,这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她都看在眼里,她也不是不明白李宪的意思,只是有些时候,一切尽在不言中。

“好,既然这样,本王就陪你赌这一把!”李宪眼见楚潇潇的目光,当下也不再犹豫。

两人快步回到房中,李宪则径直来到书案前,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片刻,一份盖有寿春王印信的手谕便已完成。

上面明确命令:【左威卫亲兵营校尉郭戎川,因擒获突厥奸细,为防同党作乱,即刻率部配合,全面封锁凉州四门,并在城内展开严密搜查,不得有误。】

在得到楚潇潇的赞同后,李宪沉声唤来贴身侍卫小七,将信交给他,“你亲自持此手谕,速往郭戎川军营,令他接令后,立刻前来刺史府议事…”

“是…王爷放心,小的这就去…”小七接过手谕,身影迅速消失在门外。

等待的时间总是格外漫长。

楚潇潇和李宪两人的神情看似平静,但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书房内的更漏滴答作响,每一滴都敲在两人的心上。

一时间房中的空气似乎都要凝固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院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他来了…

楚潇潇与李宪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沉凝。

书房门被推开,郭戎川大步走入。

他一路赶来,眉宇间还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依旧犀利,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室内,看到楚潇潇和李宪后,当即行礼,“末将郭戎川,奉王爷手谕前来,不知王爷和大人有何吩咐。”

“郭校尉辛苦了…”李宪坐在一侧的椅子上,气定神闲地品着茶,“情况紧急,本王就长话短说了…昨夜,楚大人在城南密林中擒获两名突厥细作,唯恐其同党内外勾结,酿成大乱,因此楚大人下令封锁四门,需郭校尉麾下人马配合,严查城内,务必造出声势,让奸细同党无处遁形…”

郭戎川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李宪说完,他才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负王爷与大人所托。”

他这次见两人的时候,并没有先前那股子傲气,反而展现出其极其沉稳的一面。

然而,他并没有立刻转身去执行命令,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楚潇潇,“楚大人,您精通刑名堪狱,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终究是他郭戎川沉不住气了,看来,自上次会面之后,他本人心中也对自己的身份起了疑。

楚潇潇心中一动,上前一步,来到郭戎川面前,她没有回答任何问题,而是缓缓抬起手,将脑后挽着的那支“雪骨簪”抽了下来,递在郭戎川眼前。

俱在骨簪完全呈现的刹那,郭戎川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一直以来平静的面容,在此刻发生了剧烈的颤动,双眸死死盯着那支簪子,瞳孔急速收缩了一下,嘴唇不受控制地微微张开,呼吸也骤然变得粗重了许多。

“这…这是…”他的声音发生了颤抖,不自觉地向前迈了一小步,慢慢伸出手,想触碰,却又在快要碰到的时候就那样悬在了半空。

李宪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完全不明白郭戎川这样一个高傲到目中无人的边将,此刻为何会是如此模样。

而楚潇潇则清晰地看到,他的眼眶迅速泛红,眼神中透着一股复杂的神色,有震惊,有难以置信,还有隐约之间的深沉痛楚。

喉结上下滚动,便已证明其一直在尽力克制着自己翻涌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