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符针问骨 > 第八十四章 真假郭荣

第八十四章 真假郭荣(2 / 2)

楚潇潇也将心神从刚刚刺史府下人提供的这一条线索中回了过来,听到李宪的话,她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十分肯定,“我想是这样的…”

而后,她起身拿来一张纸,在纸上写下“郭荣现身”四个字,并在于‘引’,利用李文远的疑心和对凉州绝对的掌控,从而让他露出马脚,现在看来,他确实动了,只是这‘动’的方式,有些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似乎他比我们考虑的要早了几步。”

紧接着,她缓缓放下笔,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王爷,现在需要你仔细回想一下,今日你与郭荣会面时的每一个细节…任何让你感到不对劲的地方都不要放过,这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李宪闻言,深吸一口气,努力沉下心来,微闭双眼开始回忆今日他与郭荣会面的每一步。

过了许久,他缓缓睁开眼,这才开口说道:

“大约是巳时二刻的时候,郭荣孤身一人来到刺史府…”

李宪将语速放缓,眉头微蹙,好像在一边回忆,又一边梳理着今日发生的一切,“他来的时候穿着官服,并非甲胄,没有带任何亲兵,也没有带着佩剑,进门时,态度与往日无异,对见到的所有人并未展现出傲慢或是其他什么样的不寻常态度。”

楚潇潇静静地听着,并没有打断李宪的话。

“我们在花厅落座后,我先是以加强凉州城防,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寇’为由,与他商讨布防事宜…”

李宪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于此,他对答如流,而且指出了几处现有的防御薄弱点,还提出了要增派巡逻兵士的建议,似乎他这个大将军并非在凉州无所事事,对于防务,关隘,甚至是突厥人的了解,都十分的透彻,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那王爷在交谈过程中,可有注意到他的眼神或者动作,甚至是语气上,与平日里可有什么不同之处?”楚潇潇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思忖…这个郭荣,真如父亲所言,绝非泛泛之辈。

李宪皱眉思索片刻:“没有什么异样,他一直表现得很镇定,与我对视时也没有任何躲闪,包括他惯用右手喝茶,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指敲打桌面,这些反应都与我们在凉州大营时看到的一样,除了谈到边关局势的时候略微语气凝重一些外,其他时候都很镇定,而且条理清晰,至少在防务上,不似心中有鬼。”

“那你们谈了有多久?”楚潇潇心中的疑惑愈发深了些,但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今天一整天都在刺史府中交谈,除了正午时分简单用了些便饭外,其他时间都在对于边关防务进行商讨…”

李宪沉声回答,忽地像想起了什么,“对了,我还故意将话题引向了一些神都的旧事和朝中局势,他也能接上几句,虽然话不多,但我能听出来,确实对于朝廷内部了解不是很多,符合边将的风格,而且,当我提到去年夏官对西北军械调拨一事,他还附和了一句…‘朝廷诸公不知边关将士的疾苦’,这件事本王在京城时便听说过,不只是西北,当年各处边关隘口的军械,夏官均迟缓发放,所以导致这些将领们颇有微词,这倒是没有什么异常,与王孝杰、秦括、裴延他们私下聊天时一模一样,抱怨几句,也是人之常情…”

楚潇潇的眉头愈发紧蹙,“嗯…这样看来,夏官暂缓边军军械发放,郭荣有此牢骚也是合理的,从此处看来,其并无异样。”

“是啊…”李宪脸上也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正准备喝,递在嘴边的手忽地停顿了下来,“不对…潇潇,我想到一处不对劲的地方…”

“什么?”听闻李宪如此说,楚潇潇眼中精光大作,急忙问道。

“我记得中途下人上茶时,不小心将几滴茶水溅到了他的袖口上,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猛地缩手,眉头皱起,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如常,说了句‘无妨’…这个反应,虽然表现的十分自然,但我总觉得他手上是不是有什么明显的记号,才如此这般。”

楚潇潇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若有所思,“郭荣常年统兵在外,手上自然存有老茧,我怀疑…”

不等楚潇潇把话说完,李宪也瞬间反应了过来,“潇潇,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这个‘郭荣’是假的,他之所以快速缩手,是担心我看到他手上并没有老茧,从而看出破绽。”

楚潇潇重重点点头,“正是如此,王爷您想,若这个郭荣当真没有问题,以他的性格又为何要如此谨慎小心,生怕您发现什么端倪…”

李宪这时心生疑惑,沉默了许久才问道,“潇潇,不对啊,就算是郭荣找人假扮自己,他如何能做到对所有事情都这般了如指掌,即便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未必能知晓的如此详细吧?”

楚潇潇的眼神中闪过一抹厉色,她站起身缓缓在屋内踱步,脸上却并无半分紧张或焦虑,依旧如常一般沉稳。

忽然,她转过身来,眼中充满了一丝惊骇。

李宪见其反应有些不对劲,忙问道,“怎么了潇潇?”

“王爷,如果说上次在凉州大营我们见到的那个‘郭荣’,本身就是假的呢?”

“这…这怎么可能…”李宪惊呼一声,猛地一下从椅子上弹起,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忙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看着外面的情形,确保没有人注意到刚才他这一嗓子。

“潇潇,你这个猜测可有点太耸人听闻了,一个手握十万大军,镇守边关长达十年的主帅,竟然是一个冒牌货,这…这传出去,朝廷的脸面何在,陛下的威严何在。”

“虽然这个想法有些骇人听闻,但并非不可能…”楚潇潇深吸一口气,“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假郭荣对军务如此熟悉…他一直替郭荣在人前出面,自然掌握了郭荣一系列的习惯,而真正的郭荣,十年来则一直隐藏在幕后,或许…他才是‘血衣堂’的三堂主,在军中常年替李文远办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楚潇潇顿了顿,接着说道,“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血衣堂’在凉州地界上行事如此猖獗,为什么军械走私能一路畅通无阻,也能解释为什么血衣堂的杀手基本上都是军人,他们手中的制式横刀因何而来,这些都是因为真郭荣早已撤到了幕后,暗中替李文远指挥着这一切,人前的,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

李宪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楚潇潇的推论在逻辑上无懈可击。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扶住椅背才站稳,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

“如果…如果你的推测是真的…“李宪的声音有些干涩,“那真相可有点太耸人听闻了…”

楚潇潇点了点头,“现在,我们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李文远和郭荣此番会面,一定不简单…”

厅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桌上的烛台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李宪慢慢坐回椅子上,脸色已经变得十分苍白。

显然这个推论太过震撼,完全颠覆了他对凉州局势的认知。

“潇潇,证据,我们现在需要证据…”良久,李宪才嘶哑着开口,“如此惊人的推论,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支撑,否则,郭荣不会认罪的。”

“那是自然…”楚潇潇点点头,“目前这还只是我的推测,但只要有了这个方向,很多之前无法解释的疑点,现在似乎都能找到答案了…”

她重新坐回到桌前,托着下颌与李宪说道,“还记得我们之前的推测嘛,我父亲暴毙,权大将军被免职,郭荣迅速崛起,成为左威卫大将军,镇守西陲,当时我们所想便是其参与了那次碎叶城外的阴谋,这才让那一次战役损失惨重…”

李宪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惊涛骇浪:“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从李文远府中出来的郭荣,那个应该就是真正的郭荣…他是去与李文远商议应对之策…”

“我想…是的…”楚潇潇接着分析道,“我们放出的风声,关于赵铁鹰和孙健可能指认‘三堂主’的消息,触动了李文远身上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作为可能的‘三堂主’本人,郭荣必须亲自出面与李文远商议对策,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会冒险在此时现身……因为这事关他的核心身份,不容有一丁点闪失。”

她轻轻敲了敲桌面:“现在,我们有两个方向可以追查…一是等待张校尉的回报,跟踪那个从李文远府中出来的‘郭荣’,确认他的去向…二是想办法搞清楚大营中那个‘郭荣’的真实身份,无论哪一条,都够他郭荣喝一壶的…”

李宪从最初的震惊中慢慢恢复了过来,眼神重新变得犀利起来:“这个局,李文远果然布的很大,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