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印祸突来(2 / 2)

李青禾展开一看,字迹是熟悉的县令笔迹,内容却极为简短:

“膏乃日用香氛,非关医药。弃印,易名‘青禾香膏’,其效自述,勿涉‘疗、治’字样。市肆货殖,非药局所辖。”

寥寥数语,如同暗夜灯塔,瞬间照亮了迷途!

县令此言,分明是暗中指点了一条明路!本朝律例严管医药,但对民间自制的胭脂水粉、香膏头油等日用妆饰之物,却并无此等苛刻限制。只要将这“清凉膏”从“药膏”的身份中剥离出来,定位为“香膏”,不再声称其有任何治疗功效,仅仅描述其带来的清凉、润泽、芬芳等感受,便可避开医药律的管辖!那枚招祸的“青禾”印,所指代的便不再是“药效”,而是“香膏”的出品坊号!

此计可谓四两拨千斤,既化解了眼前的诉讼危机,又为工坊保留了这条财路!

李青禾心中豁然开朗,对那未曾露面的县令萌生一丝复杂难言的感激。她当即烧掉便笺,毫不迟疑。

翌日,工坊贴出告示,言称前番所制“清凉膏”,乃试验之物,名实不符,现已停制。同时,工坊推出一款新品——“青禾香膏”。此膏以瓜籽油、薄荷等物精制,香气清冽,用时肤感清凉润泽,乃日常妆饰、添香辟秽之佳品。告示中,绝口不提“蚊虫叮咬”、“止痒”、“痱子”等任何涉及疗效的字眼。

那枚石刻的“青禾”小印被小心磨去原有字迹,重新请匠人刻过,依旧是“青禾”二字,形制略变,再度钤于新制的“香膏”盒上。

于是,换汤不换药的“青禾香膏”就此上市。行商们心领神会,照旧疯抢。那药铺虽恨得牙痒,却再也寻不出错处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祸,就此消弭于无形。

塘埂方向。 暮色深沉。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 不知何时已立于工坊库房之外, 望着屋内重新开始分装、钤印的妇人们。 浑浊的目光…… 掠过那些新制的“香膏”, 以及那枚被磨改重刻的小印。

枯槁的嘴唇…… 极其艰难地…… 翕动了一下。 一个低哑的、仿佛也浸透着律法严苛与权宜机变的声响, 缓缓地吐出:

“……名——……” 声音顿了顿, 似在玩味这一字之差背后的生死界限。 “…——易——…” “…——法——…” 下颌极其缓慢地、 带着一种对规则缝隙与生存智慧的冷峻洞察, 向下一点。 “…——实——!”

“名易法实——!!!”

声音落下。 他身影融入浓重夜色。 李青禾抚摸着新钤印的“青禾香膏”, 目光幽远。 一场无妄之灾, 凭借—— ……一——……纸——……暗——……示——……与——……名——……目——……的——……巧——……妙——……转——……换——……,……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