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判决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不仅保住了棉田,还额外得到了补偿!虽只是二亩地,但那是临近水渠的上等熟地,价值远超棉田那点青苗补偿!
“青天大老爷!”李青禾重重叩首,声音哽咽,这一次是带着真正的感激与如释重负。她赌赢了!赌赢了这官府的“公道”!
“退堂!”
消息传出,堂外围观百姓欢声雷动!皆赞县令明察秋毫,断案公道!工房典史灰头土脸地退下。一场险些酿成大祸的风波,终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平息。
李青禾拿着县衙出具的新地契,回到东塘。乡邻们围上来,听闻结果,皆喜笑颜开,赞叹不已。
然而,看着那二亩新得的、位于渠畔的肥沃熟地,李青禾深陷的眼窝里却再次闪烁起思索的光芒。棉田已保,这二亩熟地种些什么好?若依旧种棉,似乎并无新意。
她忽然想起曾在《农政全书》中看到关于桑树种植的记载,又联想到工坊日后发展,心中一动。
“此地位近水渠,土肥水足,正宜种桑。”她对张寡妇等人道,“桑叶可饲蚕,蚕丝可织绸,即便织绸不成,蚕沙亦是极好肥料。工坊日后,或可涉足蚕桑,多条出路。”
众人闻言,虽觉新奇,但历经诸多事情,对李青禾的判断已深信不疑。
当下便派人去寻购桑苗。不久,二亩渠畔熟地便栽满了郁郁葱葱的桑树苗。春风拂过,嫩绿的桑叶摇曳生姿,预示着工坊又一个新可能的开始。
塘埂方向。 新辟的桑园在渠水滋润下生机勃勃。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 不知何时已立于渠边。 浑浊的目光…… 掠过那些柔嫩的桑苗, 又望向棉田方向。
枯槁的嘴唇…… 极其艰难地…… 翕动了一下。 一个低哑的、仿佛也带着一丝公堂余韵和新生希望的声响, 缓缓地吐出:
“……渠——……” 声音顿了顿, 似在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与转折。 “…——改——…” “…——桑——…” 下颌极其缓慢地、 带着一种对危机化解后抓住新机遇的默然认可, 向下一点。 “…——实——!”
“渠改桑实——!!!”
声音落下。 他身影融入桑园渐起的绿意之中。 李青禾抚摸着桑树柔韧的枝条, 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工坊的根基得以保全, 而新的产业—— ……蚕——……桑——……之——……梦——……已——……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