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后山密林中,五人疾行如风。身后追兵的呼喝声越来越近,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动。
\"前面有条小溪!\"苏蓉蓉眼尖,指着前方道,\"我们可借水路甩开他们!\"
白鹤老人颔首:\"不错。溪水通秦淮河支流,顺流而下可直达长江。\"
林惊澜回头望去,只见山道上尘土飞扬,汉王府的亲兵已不足百丈!为首一人身着锦袍,正是纪纲!
\"快走!\"林惊澜低喝一声,五人加快脚步,冲入溪边芦苇丛中。
溪水不深,刚没脚踝。五人涉水而行,留下浅浅的足迹很快被流水冲散。顺溪而下约莫半里,前方出现一片茂密的芦苇荡。
\"躲进去!\"白鹤老人率先钻入芦苇丛中。五人屏息静气,藏身于一人多高的芦苇间。
不多时,追兵赶到溪边。纪纲勒马止步,鹰隼般的目光扫视四周:\"脚印到这里就断了,必是涉水而逃!分头搜索!\"
十余名亲兵下马,沿溪水上下游分头搜寻。一名亲兵手持长枪,正朝芦苇荡走来!
朱大常额头渗出冷汗,低声道:\"道爷我可不想做刺猬...\"
林惊澜悄然拾起一枚鹅卵石,运起内力,朝对岸草丛弹去。\"嗖\"的一声,石子破空而过,惊起一群水鸟!
\"在那边!\"亲兵们立刻调转方向,朝对岸追去。
五人趁机悄然向下游移动。又行了一里有余,溪水渐宽,汇入一条小河。岸边停着几艘渔船,渔夫们正在收网。
白鹤老人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走向一位年迈渔夫:\"老丈,可否借船一用?\"
老渔夫见到银子,眼睛一亮,却又犹豫道:\"这...官爷们正在抓人...\"
白鹤老人又加了一锭:\"我们只是行商,遇到山贼,想尽快离开。\"
老渔夫终于点头,招呼儿子解开一艘较大的渔船:\"顺流而下,两个时辰可到长江口。小心暗礁。\"
五人迅速登船。朱大常自告奋勇撑篙,渔船悄然离岸,顺流而下。
纪纲的追兵在溪边搜寻无果,很快发现上当,但为时已晚。等他们沿河追赶时,渔船早已消失在蜿蜒的河道中。
日暮时分,渔船驶入长江。江面开阔,波涛汹涌。远处帆影点点,商船往来如织。
\"我们去哪里?\"柳如絮问道。
白鹤老人指着东南方向:\"太湖。老朽在东山岛有座草堂,可暂避风头。\"
朱大常撑着船,忽然道:\"道爷我总觉得那只黑鸦有些蹊跷...\"
林惊澜心头一凛:\"朱师叔是说...\"
\"从紫霞洞出来时,我就注意到那只乌鸦一直跟着我们。\"朱大常皱眉,\"寻常乌鸦哪有这般灵性?\"
白鹤老人神色凝重:\"莫非是'幽冥眼'?\"
\"幽冥眼?\"苏蓉蓉好奇道。
\"幽冥教的一种邪术,可借禽兽之眼监视敌人。\"白鹤老人解释道,\"若真如此,我们的行踪怕是已经暴露。\"
林惊澜沉思片刻:\"既如此,不如将计就计...\"
他低声说了计划,众人点头称妙。
渔船顺江而下,转入一条支流,向太湖方向驶去。夜色渐深,江上雾气弥漫。借着月光,隐约可见前方一座小岛。
\"那就是东山岛。\"白鹤老人指着小岛,\"我们在岛南上岸。\"
渔船靠岸后,五人迅速登岛。岛上林木葱郁,怪石嶙峋。白鹤老人带着众人穿过一片竹林,来到一座隐蔽的草堂前。
草堂依山而建,掩映在古松翠竹之间,若不细看,几乎难以发现。
\"到了。\"白鹤老人推开竹门,\"这里安全。\"
草堂内陈设简朴,但干净整洁。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案上摆着文房四宝,显然主人是个雅士。
朱大常一屁股坐在竹椅上:\"道爷我累坏了!有酒吗?\"
白鹤老人笑道:\"柜中有自酿的松花酒,请自便。\"
朱大常欢呼一声,直奔酒柜而去。
林惊澜环顾四周:\"前辈隐居于此多久了?\"
\"自永乐初年便在此处。\"白鹤老人叹道,\"当年与你父亲一见如故,曾在此畅谈三天三夜。\"
柳如絮好奇道:\"前辈与我父亲也是旧识?\"
白鹤老人点头:\"柳天风一代剑侠,老朽仰慕已久。可惜...\"他忽然住口,望向窗外,\"有客人来了。\"
众人一惊,纷纷戒备。只听窗外传来一声轻笑:\"白鹤老儿,多年不见,鼻子还是这么灵!\"
竹门无风自开,一个灰衣人飘然而入——竟是疯道!他身后跟着玄苦大师。
\"你们怎么找到这里的?\"朱大常惊讶道。
疯道灌了口酒:\"老道自有妙法。\"他从怀中掏出一只木制小鸟,\"追踪雀,跟着你们的气息来的。\"
玄苦大师诵了声佛号:\"山下追兵已被老衲引开,但汉王不会善罢甘休。\"
白鹤老人点头:\"正好,老朽有事相商。\"
众人围坐。白鹤老人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卷古旧竹简:\"这是《玄甲真经》的抄本,二十年前令尊所赠。紫霞洞石壁上的内容,与此大同小异。\"
林惊澜展开竹简,仔细阅读。真经上卷记载的\"玄甲神功\"共分九层,前三层是基础心法,中三层是攻防招式,后三层则是至高境界。林惊澜发现,其中许多要诀与《两仪参同契》有异曲同工之妙。
\"奇怪...\"林惊澜皱眉,\"这心法与我少林功夫颇有相通之处。\"
玄苦大师接过竹简看了看:\"确实如此。尤其是易筋经中的几个要诀,几乎一模一样。\"
白鹤老人若有所思:\"莫非达摩祖师当年也曾参悟过玄甲天书?\"
众人讨论间,柳如絮却盯着真经下卷出神。下卷记载的\"玄甲天书\"据说藏于\"天目之巅,龙湫之下\",并有诗云:
「天目有峰接紫霞, 龙湫深处藏玄甲。 若非金鳞开天眼, 难寻真经返故家。」
\"这诗中有线索。\"柳如絮指着诗句,\"天目之巅,应该是指天目山;龙湫则是瀑布深潭。但'金鳞开天眼'是何意?\"
朱大常凑过来看了看:\"道爷我觉得,这'金鳞'可能是指鱼。太湖有种金鳞鲤鱼,眼睛特别大...\"
疯道嗤笑:\"你这酒鬼,就知道吃!\"
白鹤老人却眼前一亮:\"不,朱兄说得有理!天目山北麓确有龙湫瀑布,潭中盛产金鳞鱼!\"
林惊澜拍案道:\"如此说来,玄甲天书可能就藏在龙湫潭底!\"
众人正兴奋间,窗外突然传来一声异响!林惊澜反应极快,软剑出鞘,一道剑气破窗而出!
\"铮\"的一声,窗外传来金属碰撞声!接着是一声闷哼,有人中剑!
玄苦大师身形一闪,已冲出屋外。片刻后返回,手中提着一个黑衣人:\"幽冥教的探子。\"
那黑衣人肩部中剑,血流不止,却狞笑道:\"你们跑不掉的...教主已派人包围了东山岛...\"
白鹤老人点了他穴道,沉声道:\"看来崔明果然有'幽冥眼'。我们得立刻离开。\"
疯道提议:\"不如兵分两路。一队去龙湫潭寻找天书,一队引开追兵。\"
商议既定,决定由林惊澜、柳如絮和白鹤老人前往天目山;疯道、玄苦大师、朱大常和苏蓉蓉则负责引开追兵。
临行前,白鹤老人从草堂后牵出一艘小船:\"此船轻快,可连夜赶往天目山。\"
夜色如墨,太湖上雾气弥漫。两艘小船悄然离岛,分道扬镳。
林惊澜三人乘船向南,借着夜色掩护,向天目山方向驶去。船行约莫一个时辰,前方湖面上突然出现几点火光!
\"是巡逻的官船!\"柳如絮低声道。
白鹤老人示意噤声,从怀中掏出一张渔网,盖在船上。小船顿时与湖面融为一体,难以察觉。
官船渐渐靠近,船头站着几名官兵,手持火把巡视湖面。
\"听说汉王府在抓人,赏金千两呢!\"一个官兵道。
\"嘘,小点声!\"另一个压低声音,\"听说是林镇远的儿子,那可是朝廷钦犯...\"
林惊澜握紧拳头,柳如絮轻轻按住他的手,示意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