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止损,是建立在‘可以卖得掉’的基础上的。”苏晚晴的声音很轻,却字字诛心,“当市场连卖出的机会都不给你的时候,你的风控系统,就等于零。你用一万块钱,亏掉200块,你会严格止损。但如果你用十万块,一天之内账面亏损就达到了两万,并且第二天可能还会继续跌停,你还能像现在这样,保持绝对的冷静吗?你的心,会不会乱?你会不会又变回那个绝望、恐惧、不知所措的林浩然?”
我沉默了。
我无法回答。因为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我的“馒头咸菜系统”,看似稳固,其实只是一个在风和日丽的池塘里航行的小木筏。它能帮我抵御微风和细浪,但一旦遇到惊涛骇浪,它会瞬间被撕成碎片。
“这就是‘术’的尽头。”苏晚晴靠回椅背,语气缓和了一些,“‘术’,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它告诉你具体的规则,买点、卖点、仓位。但它无法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做’。而这个问题,就是‘道’的范畴。”
“‘道’……”我感觉自己像一个第一次接触高等数学的小学生,大脑在飞速运转,却又抓不住重点。
“‘道’,是你对市场本质的理解,是你对周期、人性和世界运行规律的认知。它决定了你的格局和视野,是你交易信念的根基。”苏晚晴看着窗外的雨丝,眼神有些悠远,“举个例子。中山装大爷的交易,是纯粹的‘术’。他把一只St股的波动规律研究到了极致,并且严格执行纪律。他能赚钱,因为他的目标很小,就是每天赚个饭钱。他的‘道’,就是‘我不求发财,只求糊口’。所以他的‘术’,和他的‘道’,是匹配的。他很成功。”
“而你呢?”她把目光转回到我身上,“林浩然,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来这个市场,真的只是为了每个月赚那一两千块钱吗?”
我被问住了。
是啊,我甘心吗?我当然不甘心!我回到这个市场,忍受着枯燥和孤独,内心深处,依旧燃烧着一团火焰。我想要证明自己,我想要把我失去的,都拿回来!我每个月交给我妈那一千多块钱,与其说是工资,不如说是我给自己的一份“心理安慰剂”。
“你的内心,藏着一头猛虎。但你现在,却在用一套喂养兔子的方法,来对待它。”苏晚晴一语道破了我内心最深处的矛盾,“你的‘术’和你的‘心’,也就是你的‘道’,是脱节的,是拧巴的。所以,你现在看似平静,其实内心充满了压抑和困惑。这种状态,很危险。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巨大的诱惑,你那头被压抑的猛虎,随时会挣脱牢笼,把你辛苦建立起来的纪律,撕得粉碎。”
我模拟盘那次重仓爆亏的经历,瞬间浮现在眼前。她说得,一点没错!我之所以会破坏纪律,就是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根本不满足于那种缓慢的增长。当一个看似能让我“一步登天”的机会出现时,我内心对“快”的渴望,瞬间就压倒了对纪律的敬畏。
“那……我该怎么做?”我像一个抓住了救命稻草的溺水者,迫切地看着她,“我该如何,才能找到属于我的‘道’?”
“我给不了你答案。”苏晚晴摇了摇头,“‘道’,是悟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每个人的道,都不一样。它跟你的人生经历、性格、知识结构,都有关系。有人的道,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坚守能力圈,做时间的朋友。有人的道,是索罗斯的哲学反身性,利用市场的偏见和反馈循环来获利。也有人的道,就是纯粹的数学和概率,像西蒙斯那样,用量化模型来收割市场。”
她停顿了一下,喝了口咖啡,继续说道:“你需要做的,不是急于回到市场去赚钱。而是跳出K线图,去学习,去阅读,去思考。读历史,读哲学,读商业,读心理学……去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财富是如何流动的,人性是如何在历史中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当你站得足够高,看得足够远,你才能看清市场的全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眼前那一两根K线的波动。”
“当你明白了,牛熊的交替,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当你明白了,所有的价格波动,都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驱动;当你明白了,所谓的‘价值’,最终是由整个社会的共识和信心来决定的……那个时候,你就不会再为一两天的涨跌而焦虑,也不会因为错过某个热点而懊悔。”
“因为你心里,有了一张更大的地图。你知道市场现在处于什么季节,你知道这片森林里哪里有果实,哪里有陷阱。你的每一次交易,都将不再是基于某个技术指标的‘信号’,而是基于你对整个宏观环境和市场生态的理解。那个时候,你的‘术’,才会真正地为你的‘道’服务。你的纪律,才会发自内心,坚不可摧。”
她的一番话,为我打开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恢弘壮丽的世界。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交易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和智慧。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池塘里,练习游泳的技巧,却从未想过,池塘的外面,是浩瀚无垠的大海。
“谢谢你。”我由衷地说。这一刻,我心中对她的好奇,已经完全转化为了深深的敬佩。
她笑了笑,窗外的雨,似乎小了一些。
“不用谢我。我也是从你这个阶段,一步步走过来的。”她的笑容里,似乎带着一丝沧桑,“我只是不希望看到一个有潜力的人,最终把路走窄了,或者走偏了。”
那一杯咖啡的时间,成了我交易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苏晚晴没有教我任何具体的选股方法或者操作技巧,但她为我指明了一条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她让我明白,交易的瓶颈,不在技术,而在认知。真正的成长,是思维维度的提升。从那一刻起,我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锄头”,去学习如何看懂天象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