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粮商(2 / 2)

“甄氏商行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是廖氏粮铺,第二是苏氏商行,第三是鲁氏粮铺!”

“京城这边的粮食基本上完全被他们掌控!”

“不过毕竟是天子脚下,他们还不敢太乱来,但在京城之外就不同了!”

“他们掌握的粮食多吗?”胡百川问道。

“是仅京城,还是在其他各地也有?”

“甄氏商行的粮食生意,遍及大明各地!”

“算是全国性的粮商,不过价格还算是稳定,不算太黑心。”

“廖家粮铺是仅限于京城范围。”

“苏氏商行和鲁氏粮铺就不同了,在整个大明朝都是排名前五的大粮食,储量非常惊人!”

张四海毕竟是生意人,以前也做过粮食生意,对这些很熟悉。

胡百川询问,还是陛下亲自交代的,他不敢有任何的隐瞒。

按照他的介绍,京城这四大粮商的仓库内起码存储超过三十万石的粮食!

足够全京城百姓一个月的食量。

而这才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

其他各地会更多。

这些粮商平日里还好,一旦等到天灾人祸之际,哄抬物价的不在少数,银子也就是从这里赚到了。

除了京城的这四大粮商,大明王朝最大的五大商行他也都知道。

排名第一的是皇商。

大名粮商!

和大名商行类似的存在。

排名第二的,是一个叫中粮商行的顶级大粮商。

这个粮商的生意在京城不显山不露水的。

但绝对超强。

在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粮食仓库。

掌握了全国各地的粮食情况。

排名第三的,是鲁氏粮铺,掌握了大半个山东河北的粮食。

那些地方,也是朝廷的重要产粮地。

排名第四的,是苏氏商行,掌握江苏,浙江大部分的粮食。

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同样极高。

排名第五,就是甄氏商行了。

也正是凭借着粮食生意,才让他稳坐大名商行第二把交椅的宝座。

一番介绍,胡百川心中也算是有了数。

同时也询问了这五大粮商的背景。

大名商行不说了,甄氏商行是底蕴深厚,甄家在前朝时就是商贾巨头,后来支持过义军,出钱出力,这才有着如今的地位。

朝中不少大臣以前也得到过甄氏商行的资助。

廖氏粮铺,靠山是后宫的廖贵妃,算是朱元璋比较宠幸的妃子了。

有这位坐镇,才使得这个廖氏粮铺有底气,成为京城第一粮铺。

鲁氏粮铺,背后的靠山是山东的第一豪门的鲁家。

现在的吏部右侍郎,就是这个鲁家的。

苏氏商行,背后是江苏和浙江的四大豪门,同样有不少人在朝中任职。

有很多地方官,也有京官。

最后就是这个中粮商行。

作为大明王朝的顶级粮商,却非常的低调,连张四海都不知道他的靠山是什么。

据说现在的大掌柜是一个女人。

但到底是谁,也不清楚。

而且,在五大顶级粮商中,也是口碑最高好的。

除了这五大顶级粮商,各地还有不少小一些的粮商。

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有后台。

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士绅豪族!

普通人根本做不了这个生意。

不仅仅是钱财的问题,更涉及到权势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粮食就是真正的硬通货。

比金银有时候还好用。

除去极个别的,一般的粮商都是靠特殊时期的哄抬高价来挣银子。

对于这些人,胡百川自然不会客气。

用经济手段来坑他们?

太麻烦!

反正都是要得罪,直接下狠手,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