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站在他身边。
百官叩拜,早朝开始。
还是和以前大差不差的,各种琐事。
胡百川完全没什么兴致。
反正有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在,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直到最后一件事,胡百川才稍微上心一些。
赋税的问题!
朱元璋大发雷霆。
现在是洪武十五年,按理说绝大部分疆域都已经实现了安定。
赋税也应该更多。
但实际上,却变少了。
朱元璋当即责问户部,户部官员却是有理有据,各省的赋税都有登记。
胡百川稍微一琢磨,也就明白了。
空印案!
这个大明王朝波及范围最为广泛的大案,历史上死伤无数官员。
对大明王朝的影响也极大。
据说各省的布政使都杀了不少,历史上记载的户部主事以上官员几乎杀光!
空印案,本身就是一个贪腐!
各地官员按照朝廷要求将各地的赋税上缴朝廷,为了方便,也为了贪腐不被发现,直接是携带空的文书来京城。
等到了地方再填写。
说白了就是造假!
如此填写,哪怕朝廷查都查不出什么破绽。
这才让历史上的朱元璋暴怒,杀了一大批朝廷重臣,波及极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导致赋税降低的关键。
赋税制度不行。
大明现在的赋税制度是丁银制度。
按照人口征收赋税,导致穷苦人家因多生子女而负担加重,富人则可以通过关系减少或免除赋税。
尤其是有一条,让大明王朝赋税损失惨重。
那就是读书人免除赋税徭役的制度。
初衷是好的,鼓励百姓们读书增加学识,也免除一些负担。
但实际操作中就坏事了。
大明王朝的财富都掌握在什么人手中?
士绅豪族!
这些士绅豪族要钱有钱,要人也不缺。
随便花点银子弄个读书人的身份,甚至索性将大量的土地登记在其他读书人名下,以此来免除赋税和徭役。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的赋税其实征收的就是穷苦百姓的赋税。
对那些士绅豪族根本没用。
时间一长,这种情况会越发严重,赋税自然也会越来越少。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国库空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
本身它就是一个不合理的赋税制度。
朱元璋站在台阶上发着脾气。
“谁能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
“再如此下去,朝廷国库空了,你们也都不用吃饭了!”
群臣们沉默。
见状朱元璋更是恼怒。
“平日里你们一个个能说会道,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回答朕!”
大殿中的文武大臣们已经沉默。
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正要继续发脾气,却见胡百川一副认真思索模样,当即直接问了出来。
“胡百川,你可有话说?”
朱元璋都问话了,胡百川稍微一琢磨,当即索性也藏着掖着。
“陛下,臣还真知道一些。”
此言一出,朱元璋立刻来了兴致。
“你说,为何会如此?”
“因为咱们大明王朝的赋税不行!”
“是有极大缺陷的!”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臣脸色微变。
胆大妄为!
这种话也敢说!
朱元璋眉头微皱,但却没有生气。
“你说,有何缺陷!”
胡百川没耽搁,当即便把先前琢磨的内容都道了出来。
空印案贪腐案胡百川没有提及。
他此刻重点介绍的是这个赋税制度的问题。
饭要一口口的吃,急不得。
当听闻胡百川直言丁银制度人口征收赋税的问题后,朱元璋隐约明白了些。
不过这才是开胃菜。
真正让朱元璋和满朝文武大臣脸色大变的还是胡百川对读书人免除赋税徭役制度的批判。
“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取消这个特殊豁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