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郊外,鸡鸣村。
今天是上元,作为春节外唐朝最为重要的节日,上元的重要性丝毫不比春节差。
已到傍晚,家家户户已经升起袅袅炊烟,陈母坐在灶前添着火,不知眼睛是被烟熏的亦或者别的原因,泪水总是抑制不住在眼眶打转。
陈老太爷威严的在院落内呼喊:“二郎进城去买点猪肉,怎么现在还没回来?”
“爷爷,我回来了。”
堂弟陈川拎着二两猪肉进入茅草大院。陈老太爷微微颔首,又询问道:“打听到大郎消息了吗?”
陈川微微摇头。
陈老太爷微微叹口气,自大郎离开家已经半年之久,除了年前送来了一些布匹丝绸外,就再也没听到任何消息。
隔壁村落有士卒传回消息,孩子在北疆牺牲。那个时候陈家人才知道陈舟的那些赏赐从何而来。
他被投入北疆战场了。
陈家人最担忧的事还是发生,如今又过去几个月,甚至年关都没有陈舟任何消息,一家人如何不担忧。
陈老太太每日碎碎念叨着,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罹患病后每日都需要喝药,城内的药材很贵,家中许多开支都给老太太吃药用了,陈舟年前送来的赏赐也已花的差不多。
纵还有百亩良田,但要熬到夏天才能收成典卖,这几个月左邻右舍借了不少,不过能借钱的也都是沾亲带故的,其他村民也不会白白借给陈家钱财,都定了高昂的利息。
陈母每日以泪洗面,担忧自家儿子,深怕陈舟在北疆有什么不测……才十五岁的孩子,哪里知晓怎么打仗。
晚饭准备好,陈家难得吃了二两肉,一家人坐在一起,气氛有些压抑,还是陈老太爷威严的开口训斥,众人才从担忧情绪抽离,才开始吃饭。
陈舟的位置空落落的,但是碗筷都摆放好了,碗里面还有一枚煮熟了的鸡蛋。
“大郎,大郎回来啦?”陈老太太双目已经快看不见什么东西,这话说出来,气氛再次沉闷了起来。
……
从云州到关中一千多里路,即便快马行军,也需要五六天的时间,遑论李靖这支凯旋队伍还不是快马行军。
每行百里左右就会在驿站歇息,喂养马料,补充辎重。
大唐的驿站都是经过李靖军事改革过的,不仅如此,李靖还改革炬火制度,以此判定敌方袭击数量。更是构建了三体情报网、贝叶斯决策树等情报传递架构。
除了军事上的能力之外,这名大唐军神在私下里面做的贡献也十分巨大,只是外人鲜有人知罢了。
驿站稍做休息,队伍继续行军。如此十余天后,终于在春日的二月初,军队抵达关中。
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过五六十里路。
队伍继续前进,陈舟骑在高高的宝马上,他看到了熟悉的家乡,看到了碧绿的小麦,如同波浪一样,随风飞舞。他闻到了久违的农村才有的清新的空气,看到了两侧无规则建筑的茅草屋。
这些村落,他都那么的熟悉……从初秋到初春,他再次踏入了这阔别已久的家乡。
可惜现在有任务在身上,他无法脱离队伍,尽管他们那么的想策马回家去给父母爷爷奶奶磕个头。
在下午的时候,李靖的部队终于抵达了万年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