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您……”郑森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父亲,来的时候可没有这说法,刚想要问出口,被郑芝龙的眼神打断。
顾临渊也是十分好奇,郑芝龙为何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自己,郑芝龙现在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况且,按照正常路线发展,这时候的郑森,应该在明年就去了南方求学。
也就是崇祯十七年,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
这时候突然改变了主意,让其跟随自己的,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心中虽然有些猜测,但是仍有些不解。
“侯爷,森儿如果跟随您,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另外我郑家的商队也可以随时听您的调遣。”郑芝龙说道。
如果说没有来到海州,郑芝龙还不曾有过这种想法,到了海州之后,突然间就想到了如果自家的孩子跟随顾临渊,必然得到极大的发展,本来打算把郑森带到南方求学的想法瞬间搁置。
尤其是刚刚的沟通,郑芝龙对于顾临渊的钦佩无法言表,他郑芝龙从未如此钦佩一个人,但是顾临渊就是那第一个,一个人把辖区发展的如此繁华。
仅仅是从船上到侯府的路上,所见所闻都给了郑芝龙极大的心里震撼,比李岩的震撼还要深刻。
这也是郑芝龙迫切的希望能让郑森跟在顾临渊身边的原因。
顾临渊则是十分欣喜,本来还打算想着如何留住郑森,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开口,这以后培养好了,海军统帅将不会愁了。
这郑森也算是顾临渊来到这明末第一个有名的人物,但是表面上顾临渊不动声色的说道:“郑同知,这个自无不可,但是不知郑森是否愿意?”
郑芝龙看向郑森,示意其答应,郑森虽然崇拜顾临渊,但是留在这里,郑森还拿不定主意,看向自己的父亲后,最后说道:“侯爷,我愿意留下。”
“好,这样,你们先在海州待些日子,等熟悉的差不多的时候,郑森,你再来侯府。”顾临渊说道。
顾临渊让其父子转转海州的目的并不简单,对于郑芝龙而言,他本身就是海盗头子,他不会在海州久留,顾临渊为的是郑森。
直面海州发展的冲击,并且深入了解海州的执政理念后,他才会放下对大明的眷恋,真心的跟随自己。
“多谢侯爷。”郑芝龙开口谢过顾临渊,之后双方又聊了一些家常,郑芝龙带着郑森辞别了顾临渊。
“森儿,你是否好奇为何我非要让你留在海州吗?”郑芝龙和郑森走出侯府后,看到郑森疑惑的表情开口说道。
“是有那么一点点。”郑森如实回答道。
“森儿,这么久,你也清楚现在朝堂的局势,可以说乱中有乱,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为家族考虑,但是现在的大明已经经不起如此折腾。
各地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般,朝堂也无力管辖,自孙传庭逝去,大明最后的支柱也崩塌了,为父今日来此拜见镇安侯,也是为了以后谋一个出路。
这镇安侯不似表面那么简单,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创下这海晏河清的辖区,他有自己的目标,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况且我猜测现在的郑家产业,这位侯爷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总感觉这侯爷藏着其他的心思。
森儿,你这次跟在侯爷身边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