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自成号“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以荆襄为根本,改襄阳为襄京,李自成兄子李过、妻弟高一功迭居左右,亲信用事。
李自成随后设立了左辅、右弼、六政府(仿六部)等中央官职,并在地方设置巡抚、防御使、府尹、州县官等,初步建立了国家政权体系。
顾临渊则是看过情报后则是笑了,现在的格局太过有趣,各个方位的敌人似乎都在下意识的远离淮海地区,现在大明朝主要剩余四大势力。
以大明为正统的官方,以顾临渊辖区为主的地方超级军阀,之后就是李自成新顺政权,最后就是张献忠的势力。
明面上李自成势力最大,人数最多,三方有意无意的都在和顾临渊联系,希望通过买卖物资等加深双方关系,就连朝廷也花费了大价钱购买燧发枪。
顾临渊倒是乐得清闲,有人愿意花钱维系关系,顾临渊觉得挺好,就是崇祯差人购买的燧发枪,通过情报得知,有不少都流落出去,再次配装的王杆燧发枪,这回丢了近乎一半。
然后这些燧发枪就开始流露到各方,顾临渊也真是被大明这腐败给惊吓到了,如果这万杆燧发枪利用的好,京师未必不能守住。
按照销售推算,顾临渊卖给朝廷的燧发枪到现在已经足有两万五千杆了,但是明军现在最多存有一万五千多杆,也就是说近乎四成的燧发枪被人贩卖。
哪怕是顾临渊也不得不感叹,哪怕是朱元璋再世,面对这种糜烂的官场,应该也拯救不了。
此时盛京,自从上次皇太极听到消息后全军覆没吐血晕倒后,之后清醒时间并不多。
本应坚持到八月初九日的皇太极,最终比历史提前了八个月病逝,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正月二十一,在盛京(沈阳)卒。
皇太极的死后的消息传到京师后,崇祯那是心中一松,皇太极自建立清政权后,就一直不停的入关,对大明王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听完皇太极病逝的消息,除了崇祯百官也是放松了不少,这些年皇太极和他的清军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
顾临渊听到消息的时候以为消息是假的,毕竟顾临渊可是知道这位鞑靼建立大清的皇太极死亡时间是在八月份的。
刚开始顾临渊以为皇太极是诈死,时间差着八个月呢,但是仔细一想,皇太极诈死和自己没啥关系,他是活着与否对于顾临渊而言并没有什么。
加上看到皇太极因为阿巴泰所率领的大军全军覆没在兖州吐血昏迷才算明白,这是顾临渊自己加速了皇太极的死亡时间。
皇太极死后,大清确实开始混乱起来,因为清朝的皇位现在是谁继任的问题开始呈现。
清朝大臣到崇政殿召开了一场选择继承人的会议,由于皇太极骤然离世,究竟由谁来做大清的第三任皇帝,成了这些王公大臣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臣们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嫡长子豪格,一派支持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按照常理,嫡长子继承大统更为合理,但会议上,多尔衮与兄弟阿济格、多铎誓死反对,让局面出现了僵持。
最终双方同意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并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两人共同担任辅政大臣,豪格彻底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