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军的消息是瞒不住的,为此各方势力反应也是各不相同。
崇祯对于顾临渊又爱又恨,爱的是其消灭了入关的十万鞑靼士兵,算是为了他大明王朝挽回了尊严,恨的就是顾临渊又占据了兖州一半土地,在蚕食着大明。
李自成则是深感愁容,现在李自成和顾临渊有着贸易上的往来,现在河南地区交易都用顾临渊发行的货币,可以说是深度绑定了。
而且顾临渊歼灭鞑靼十万大军的影响还在不断的扩大中,如果是之前,百姓们对于起义军是欢迎,但是自从顾临渊那强悍的实力还有对待百姓的方针,让乱区的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
有不少人开始拖家带口的往淮海地区前进,只为了那心中理想的天国。
也有人加入了李自成的军队,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不满朝廷的管制,也有不少人有着野心,不同的人群组成了复杂的农民军。
李自成现在也不敢招惹顾临渊,尽量靠着矿产资源还有军火商贸等维系着双方的关系,并且听说顾临渊这次能歼灭这么多鞑靼士兵是因为新式火器。
不单单是燧发枪还有那种栓动式步枪和火炮,这让李自成也开始有意无意的从投奔他的人中招募相关的人才进行研究。
张献忠自然也是,但是张献忠距离顾临渊比较远,也就无从和顾临渊出现交恶一说,但是也在抓紧时间研究火器。
可以说顾临渊的新式打法也算加紧了各方势力对武器的研究。
就连郑芝龙也听闻顾临渊大胜鞑靼军队后,派人送来了三大船的粮食表示愿意和顾临渊交好。
郑芝龙虽然海上势力庞大,但是人终归是陆地上的生物,在海上漂泊后总希望在陆地上多呆一些时间。
而且海州现在可是大明王朝对外最大的贸易市场,海州的码头又扩建了一倍有余,每天进出的海船支撑了大量的贸易。
郑芝龙之前只在广州进行贸易交易,现在也顺应各方发展要求,逐渐在海州交易。
海州港口每日海船吞吐量简直堪称海量,海州码头工作的工人就有二三十万,每日运送货物都需要人力,哪怕顾临渊让研究院给出了动滑轮组,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搬运。
仅仅一个码头间接的养活了五六十万的人。
海商贸易的巨量增幅,也带来了工坊订单的增加,百姓们得了薪酬,工坊们得到了巨额的订单,税务局得到了税收,海关也又关税,这让海州发展更加迅速。
之前海州扩建的城墙已然不够用,顾临渊让其在海州城墙外重新建设,不再加设城墙,而是直接扩建,规划由海州市政决定。
就连护城河,顾临渊也下令让人填平了,好让工坊进行建设。
随着海上贸易的增加,也吸引了不少异族之人的惦记,荷兰人现在占据了琉球,对海州出行的商船自然是眼馋的流口水。
按照正常的时间规划,荷兰人应该会慢慢经营琉球,但是贪婪的欲望,让其对海上贸易动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顾临渊现在有着八艘战舰,并且每一艘都有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