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临渊把自己能想到的预防瘟疫的效果都告知了众人,剩下的让他们配合医院的医师进行检查。
医院的医师每天都要派人和士兵一起巡逻,防止瘟疫蔓延到顾临渊的辖区。
针对所有流民户籍的审查已经开始,也发现了不少是山西逃难来的。
好在这些人并没有携带瘟疫,但是也足以让顾临渊愁眉。
山西的百姓有人逃难到海州,说明路上肯定有瘟疫开始往这里传播。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北方天津和南方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是海州的繁华传遍大明,现在瘟疫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多了一条到海州的传播路径,如果没有顾临渊,海州这边远小城也仅仅只有二十万人左右,百姓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现在不一样了,海州也成了理想的逃亡之地。
事实也确实如顾临渊的猜测,在河南商丘已然出现瘟疫,并且有往华东方向进发的趋势,河北也有不少出现了瘟疫,进一步往京师发展。
“怀之,准备好所有的医疗物资,隔离区必须远离人烟和水源,防止本地出现大规模的瘟疫,另外吩咐医院做好准备。”顾临渊吩咐道。
“是,东家。”
顾临渊这时候也不再会是否资金不足了,瘟疫这个问题可是到了崇祯十七年还在爆发,持续了这么多年,顾临渊也不知道能否成功防御。
顾临渊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时间已然不多了。
“马三,继续打探瘟疫的消息,另外让所有在外的情报人员注意安全,瘟疫可不管你是不是有着特殊工作。”顾临渊对着马三说道。
“是,侯爷。”
“张响,卢山的军队要随时做好待命,防止事态严重,真要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你们是最后的保证。”
“是,侯爷。”
顾临渊让张响做准备就是为了瘟疫万一防不住,只有封城,进出严格限制,实施军管,看瘟疫传播路径,最快半年差不多就到海州了。
至于京师,顾临渊还是书写了一封瘟疫论和防疫方法,让锦衣卫交给了崇祯,至于朝廷是否有能力阻止瘟疫扩散,顾临渊其实也并不抱希望。
但是能救活一个人也是好的,所以顾临渊最终下定决心给崇祯写信,信中分析了疫情的发展状况,并且如何预防等。
至于给朝廷物资,顾临渊是爱莫能助,现在正在全力制作口罩,自己人都快不够用了,如何还能支援他人。
远在京师的崇祯接到顾临渊的来信,崇祯十分好奇,这时候顾临渊给自己写信有什么目的,难道他知道了在第一批交付燧发枪后,他就让人进行仿制吗?
其实崇祯在拿到三杆燧发枪后就让兵器局进行仿制,但是每次都是失败,不是打造的枪管容易炸膛,就是燧发枪无法激发。
这也是顾临渊敢卖给他们的底气,弹性钢虽然说在顾临渊这里不难,但是对于明朝毫无工业基础的人来说,想要批量打造这种弹簧钢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