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速的流逝着,转眼已经到了崇祯十二年十月。
此时海州到赣榆城的水泥路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往沭阳县铺设,期间累死了不少鞑靼的人,大约有三百人左右。
其中有不少人打算反抗,最后被镇压,又死了三百多人,现在鞑靼这批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了,顾临渊想着从什么地方再抓一些鞑靼人,过来修路。
暂时还没有机会,现在朝廷、鞑靼、农民军、海州城四方势力在大明这土地上轮番上演。
朝廷要面对两个半方向的敌人,鞑靼、农民军算两个,海州算半个,顾临渊是体会到了朱元璋那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感受。
人在海州坐,笑看天下势,但凡开局地理位置差一点,顾临渊还真没办法发展到如此壮大,只能说淮海创业集团的位置是真不错,东临沿海,西通关中,南通苏州,北通京师。
要不是顾临渊现在没有表现出反意,崇祯估计早就把孙传庭调到山东去做掉顾临渊了。
工业园区的第一根火车轨道已经成功生产而出,这次铺设轨道的为之前的扩建城墙的百姓,第一根钢轨铺设完成后,第二根紧随其后并排铺设。
这一次的铺设只是实验性质,铺设的距离不算远,从兵工厂出城到外面的距离最多只有两公里,如果监察没问题后再往赣榆县城铺设。
此刻铺设轨道的百姓十分疑惑,好好的道路为何要铺设这样怪模怪样的钢轨,而且这么的钢铁,用着真是太过于浪费了,直接修成平滑的水泥路多好。
当海州城到赣榆县城的水泥路铺设好了之后,吸引了大批的百姓围观,虽然海州城里已经算是水泥覆盖,但是这么长的路到海州城还是第一次见。
路面平整光滑,而且十分宽敞,六米的路,中间有一道黄色的标线,按照海州政府给的行驶路线,所有马车均要靠右行驶,并且马上上路必须缴纳二十五文钱的过路费。
对于商人来说,这二十五文钱一点也不多,尤其是贩售瓷器的商人,这条路简直是他们心里最舒服的路,没有颠簸,直达赣榆县城。
这条路修好后,也促进了赣榆县城的商业,不少工坊也尝试开始建设分店或者工坊,虽然说规模远比不上海州城,但这也恰恰证明了商业的互通性。
毕竟赣榆县城也是镇安侯的管辖范围,海州的律法这几年也深入到百姓和商人的心中。
由于海州大量人口不利于管理,顾临渊开始针对流民进行迁徙,四县就可以容纳这么多的百姓,至于地主,土地该卖的卖,逃跑的逃跑,然后顾临渊让海州政府加上军队的配合重新丈量了土地,重新分配。
顾临渊还在等研究院研发出第一款蒸汽火车,殊不知这一等,足足等了一年有余,研究院才成功研制出第一款蒸汽火车,这还是因为顾临渊给出的火车草图。
十月份中旬的时候,边关又发生了一场清军入侵边关的大事,清军再次犯边宁远(今辽宁兴城),清军此次入侵的目的在于抢粮,为攻击城市准备粮草。
朝廷还派人过来询问顾临渊能否出兵帮助朝廷,顾临渊拒绝了朝廷的请求,但是也没有把事情做绝,而是给崇祯捐了五十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