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顾临渊处理海州政务的时候,已然是崇祯十二年六月,在这之间发生了许多的大事情,山东不少官员被处理。
崇祯命杨嗣昌议罪,五月定“守边失机”等五罪,处死36名官员,山东巡抚颜继祖、顺天巡抚陈祖苞、总兵祖宽、倪宠、总监郑希诏均被处死。
而之后就是杨嗣昌提出的继续加征“练饷”730万两,当顾临渊得知这事被应允后,心中感慨,大明王朝,你这简直是在加速自己的灭亡,每一次的加征就是在触碰百姓的底线。
杨嗣昌说过“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实则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总额达1670万两,民变加剧,李自成得到了最大的支持。
怪不得最近四县已经有了大批的流民环绕,举家逃难到海州附近四县城,实在是海州城接纳超过限度了,九十多万人,要不是因为海州码头的巨大贸易,带来了海量的粮食。
海州城估计粮价也会和南京苏州城一样五两银子一石,哪怕如此,现在粮食都是三两银子一石,而且还有限额,防止有人低价收购,高价抛售。
当然有人不信邪,尝试操控粮食市场,人死后,立马消停了,顾临渊不是一个和气的主,等他们赚了足够的银子,给抄了,虽然一时间影响了当时的商业,但是立即又恢复了。
谁不想在海州城赚钱,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正常缴纳商税,顾临渊还是很好说话。
顾临渊还发现了朝中大臣有不少人把自己的亲属送到了海州城,并在海州城内购买了房产,这事情为何会突然发生,是因为顾临渊发现不管哪个朝代都会有“我爸是李刚”的人才。
由于受不了海州制定的法律标准,又或者平时高高在上惯了,当着海州警察的面就率领家丁殴打他人,最后更是组织家丁抗法。
这下子变成了镇压叛乱了,城卫军迅速出手,解决了动手之人,领头的公子哥抓后还在不停的叫嚣,最后查明是朝廷吏部侍郎的儿子。
顾临渊没有多废话,证据确凿,让法院从重判决,然后又让马三针配合海州办公室做一下人口普查,最后确定了不少人都是京师暗中派人过来的,有人低调,有人高调。
顾临渊笑了笑,对着马三说道:“派人监视他们,有任何不当的举动,该处罚的处罚,该关押的关押,罚金可以按照海州法律最重的罚款,如果他们遵纪守法,那就正常对待他们就好。”
顾临渊也没想到朝廷的百官这么快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顾临渊知道他们的目的,但是顾临渊也不会用他们。
因为这些派遣家族到海州城的人中,虽然说不上全部,但是大部分最终都降清了。
到了七月,海州城的城墙扩建已经完成了,海州城从以前的一个海防重镇彻底成了一个大城,人口接近百万,商业极其发达,比苏州府另加上南京还要繁华。
其余四县的基础人员配置都已经配置完成,大部分都是海州城的副手,经过三个月的政务培训勉强达到了上任的资格,安河村小学中的学生顾临渊也都安排到了最基础的岗位。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科研的天赋,研究院里之前去的三十七人刷掉了十五人,均被安排至海州各部门的基础岗。
海州到赣榆县的水泥路也都铺设完成,六米宽的水泥路,期间鞑靼死伤了一百多人,每天天亮就上工,天黑才下工,饭吃不饱,这些死去的鞑靼士兵几乎都是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