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陛下,山东传来紧急军报。”士兵单膝跪地,低下头说道。
“讲”
“鞑靼军队入侵山东,兵分三路,其中东线骑兵和南线的骑兵因为镇安伯派遣骑兵骚扰,两线鞑靼骑兵被迫汇合南下,总计三万骑兵于邹县外的山谷里遭镇安伯率领的步兵伏击。
三万鞑靼士兵全军覆没,俘虏鞑靼骑兵共计三千余,另外抓住了鞑靼两大亲王,多尔衮和豪格。
解救百姓十余万,德王也被解救。”
传令兵的的话犹如惊雷在群臣耳中炸响,在大明疆土无往不利的鞑靼士兵被顾临渊全歼三万,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顾临渊哪来那么多的兵?他又如何能杀得了这么多鞑靼人,而且鞑靼这次入侵全是骑兵。
就在这传令兵说完,又有新的军报上报。
“陛下,鞑靼已经开始撤兵了。”兵部尚书刚刚又接到新的消息,立即禀报道。
听到杨嗣昌的话后,所有人都是长舒了一口气,压抑在心头几个月的阴霾也消散了不少,此刻朝堂上的议论声也大了起来。
“刚刚你说山东的危情已经解决了?是否为真?”崇祯带着不可置信的语气再次问道。
“陛下,小的说的句句属实,山东境内三线鞑靼士兵被全歼了两线。”那小兵回道。
“好,来人,赏银百两。”崇祯先赏赐小兵百两银子,至于是否确认还需要等待其他的消息传回。
半天过后,锦衣卫也传来了消息,说是山东之危已解,而且之前传令来的消息确实没有问题,至此崇祯才算真的相信山东的事情解决了。
“来人,把镇安伯歼灭三万鞑靼士兵的消息传出去,诸位爱卿,镇安伯此举解决了朝廷的难题,这镇安伯如何封赏?”崇祯问道。
乾清宫内站着的都是大明朝的高官,对于崇祯的问题,他们有着各自的想法,但是谁也不敢第一个说出来,就等着有人出头。
“陛下,臣以为颁布一道圣旨称赞即可,而且此次镇安伯能全歼鞑靼,为何还要放任其在京畿之地肆虐,这镇安伯心思有些问题,臣建议除了夸赞一番以外,还要镇安伯交出兵权,归朝廷管辖。”詹事张四知开口说道。
此时所有的朝臣都看向了张四知,心中念叨这人是傻子吗?他是如何成为詹事的?这时候要人家兵权,你去要吗?
“陛下,臣以为当赏,可晋升为侯爵,此次鞑靼入侵我大明,所做危害远胜其他,仅京畿之地也想要恢复都需要五到十年之久,镇安伯立此大功,如若不赏,恐失民心。”杨嗣昌说道。
杨嗣昌也不想顾临渊升官,但是又不得不提出,毕竟现在顾临渊名义上算是兵部的人,他也要支持,而且立了这么大的功,有功不赏,以后谁还会为大明卖力。
而且足足剿灭了三万的鞑靼士兵,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胜,真要如此,那朝廷和镇安伯之间必定离心离德,大明朝分崩离析就在今朝。
以镇安伯现在的威势,谁能挡住?卢象升都已经阵亡了,孙传庭本应剿匪的都被叫过来勤王,镇安伯大势已成。
朝廷现在就是占据着大义,如果真不要这大义,谁能挡住镇安伯的攻伐?靠着尸位素餐的无能百官?连鞑靼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大明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