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师,我知道了,我这就告诉他们。”刘成林开心的走了出去。
此刻的房间只剩顾临渊一人,看着离去的刘成林,顾临渊心中想着工业化的进程要加快了,还有卢山兵工厂想着是否要搬迁,卢山没有稳定的水源,没法实现靠水流打造工坊。
如果要是搬迁到海州,那么防御还有保密必然要加强,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解决才可以。
海州城现在人员复杂,但是卢山军队如果都安置到海州城,可以更加快速的通知。
之前把军队放在卢山是为了保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卢山有军队,但是具体数量还无从的得知,不少人还以为只有万人左右。
思索了好久,顾临渊决定暂时还是不进行搬迁,一切等城墙扩充完成,另外再建设一座军事基地,这地方要大,如果真要搬迁,最好等大明朝无暇他顾的时候再进行。
现在的朝廷还是有余力对付自己,看似大明朝行将朽木,但是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等人都在,这也是大明最后的支撑,他们不倒,顾临渊也不能和他们对上。
虽然说打起来顾临渊不惧,但是损害的还是汉人的底气。
不过,兵工厂倒是可以专门安排一个区域,这次城墙扩建几公里,可以把兵工厂安放其中,划分一块土地专属兵工厂,并且每日派兵巡逻,这些都要城墙扩建完成。
而且城墙扩建也要一到两年之久,这还是因为人多的原因。
现在海州的商业税收也就勉强支撑海州城的扩建,得益于医院还有小学都使用水泥还有玻璃,现在很多城内的富户都打算购买水泥还有玻璃重新建造房屋。
齐家率先用水泥建造房屋,钢筋也是从顾临渊这里得到许诺后才购买的,玻璃不用登记,可以直接采购,现在还在建设中,估计再有一个月,齐家也算是第一个享受到水泥制作的房屋。
仅仅是材料,齐家就花费了近二十万两银子,可谓是财大气粗。
顾临渊倒是没有禁止买卖,但是每一份水泥的生产都要有所登记,并且只能在海州城内,甚至水泥厂还有审计部,专门审核水泥的用途。
其中也有几个倭寇因为体质原因死于水泥制造,但是被顾临渊抓来的倭寇更多,足以填补倭寇死去的损失。
而且安河村到水泥厂和海州的路,顾临渊也让人都打造成了水泥路,宽有四米左右,之所以没有更宽,实在是水泥产量有限。
为了水泥厂的产量问题,顾临渊让骑兵营四处抓倭寇,但凡上岸的全部被抓送到了水泥工坊。
现在水泥工坊的倭寇足有两百三十多人,也不怕他们跑路,这群倭寇都被上了脚链,并且工坊内外都有士兵看守,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水泥,而且死后尸体全部送到医院,给医师们练手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