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中的情报,顾临渊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历史的大事还是按照节点不停的走下去,并没有因为顾临渊的到来改变多少。
看了看卢山训练的效果,此时的卢山已然成了真正的军事基地,成排的营房还有训练有素的士兵,就是受山东大旱的影响,水源成了问题,至此在卢山脚下打了多口深井才勉强维持住饮水需求。
卢山现在已经步入正轨,顾临渊随后离开了卢山,回了安河村,这一次顾临渊要尝试做出酸,这是化工业的基础,如果没有酸,那么雷酸汞就没法制作,硝化棉就更不用说了。
顾临渊回到安河村后就把林子墨等八人叫到了一起,询问他们知识掌握的如何,并开始研究如何制造酸。
好在有徐光启《造强水法》,徐光启的书本顾临渊也是买通朝中之人,让他们专门抄录了徐光启的书籍,《造强水法》就是其中之一。
顾临渊和其他人一起阅读,还有回忆前世刷过的短视频。
按照徐光启编写的书籍开始准备实验的材料,绿矾五斤,硝石五斤,蒸馏水,铁锅、陶瓷罐、竹管\/陶管还有密封用的盐泥。
这些材料顾临渊让奚怀之去采购,绿矾在染坊或中药铺都可以买到,但是大量的话,又是需要用到齐家,现在的齐家可谓是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但是地位远比不上王家,第一轮的押宝失败,注定了齐家的上限。
好在顾临渊也没有过多苛责,而是正常采购。
经过加热绿矾炒制脱水:加热绿矾至质量减少约两成,随后将脱水绿矾与硝石共同研磨成细粉用于增大接触面积,加速反应。
铁锅置于炭炉上,装入混合粉末,锅口连接陶管\/玻璃管,通入盛有蒸馏水的陶瓷坛,坛下放置水缸防破裂,接口用盐泥密封。
先文火加热四刻钟,后转武火共24刻钟,开坛得硝酸溶液(浓度约30%),铁锅因腐蚀报废(硝酸与铁反应)。
顾临渊看着手中的《造强水法》,真是感叹古人的智慧,谁能想到,之前让自己愁眉不展的酸,竟然在徐光启的手迹中,要不是无意间想到徐光启,然后找人抄录一番,还真找不到这么快在明朝获取强酸的方法。
剩下的就是提升纯度的问题了,这个只需要脱水就好,带着学生做了一遍实验,并告诉他们这酸的特点还有危险,嘱托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实验也是放在一个通风的场地,防止气味中毒。
因为没有防护镜一说,只能用透亮的蚕丝作为防护面罩包裹全身,所以会有些臃肿,但是这也是最佳的办法了。
现在制得了稀硝酸,之后就是浓度提高,再就是制备硫酸了,硫酸的制备方式略有区别于硝酸,但是都是需要绿矾作为基础材料。
绿矾干馏,高温加热绿矾,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水得硫酸,另外一种就是硫磺燃烧法,硫磺焚燃生成气体,导入硝酸溶液氧化为硫酸。
但是这第二种生产出的硫酸需要控温,具体的温度把控顾临渊还真不知道,只能一步一步的摸索,一次次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