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弹劾兵部尚书张凤翼,驻守边关失守,致使宝坻、顺义等地相继失守,恳请陛下严重处置张凤翼。”言观开始弹劾兵部尚书,至此,争斗开始。
张凤翼,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考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广宁兵备副使、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官职。
崇祯帝登基后,张凤翼的官职更进一步,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直至担任兵部尚书。
然统率诸镇勤王兵的张凤翼边关失守,使京畿之地遭遇严重伤害,崇祯也是愤怒不已,给予了尚方宝剑,还让鞑靼侵入腹地,烧杀抢掠。
“褫夺张凤翼兵部尚书职位,暂由杨嗣昌领兵部尚书职,朝会结束后,派人宣旨。”
“陛下圣明。”言官此刻十分开心,终于又是拿下一个大官,而且还是兵部尚书。
此刻的崇祯并不清楚远在边关的张凤翼因为知道有人弹劾自己,而且最近也是大朝会,朝廷肯定会处置自己,言官连上五六道弹章,张凤翼忧惧至极。
九月初二张凤翼去世,有人说其是因畏罪服药自尽,但是此刻张凤翼身死的消息暂未传至京师,所以崇祯并不知道张凤翼已死。
说道张凤翼也算是明朝最神奇的兵部尚书,作为高危职业的正二品官员,张凤翼一坐就是五年,哪怕之前因为凤阳祖陵被毁,但是最终被崇祯复用。
官员们对这件破坏大明皇脉风水的事弹劾张凤翼,他自知有罪而再次请求辞职,然而崇祯帝不批准,让他戴罪照常工作。
此刻的言官看着已经倒了一个兵部尚书,还剩一个宣大总督梁廷栋,于是开口道:
“陛下,臣弹劾宣大总督梁廷栋怯懦不敢迎战,导致京畿之地连续被鞑靼军队攻破。”
崇祯听后也是十分愤怒梁廷栋,七月的时候,鞑靼就已经开始南下,跨越天寿山,突破长城防线,攻克昌平,逼近京师。
这也就意味着梁廷栋的防地失守,身为兵部尚书的张凤翼也难逃其咎,崇祯命梁廷栋戴罪救急。
张凤翼见机行事,赶紧自请督师抗敌,这也使俩人有了将功折罪的机会。
然而俩人给崇祯表忠心时慷慨陈词,胸脯拍的震天响,在行动上却怯懦不敢迎战,京师岌岌可危。
要不是山东突然出现的一支军队歼灭了一万三千多的鞑靼士兵,那么朝廷的脸就是彻底丢光了。
当战报频频预警的同时,明朝官员们的弹劾奏章也像雪花般落在崇祯的龙案。
现在言官再次提及梁廷栋,崇祯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委以重任的两个大臣,却丢了边关,让敌人肆意屠杀,这本就是二人的失职。
但是现在兵部尚书已经被夺职,再去惩治梁廷栋,那么边关就无守将了,于是说道:“梁廷栋戴罪入援,后续等其回京再议。”
言官见此只能作罢,好在也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