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
当张三丰感觉自身神识的凝练程度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足以在那忠勇之气的核心区域维持稳定而不被摧毁时,他开始了下一步——感悟与创造。
他以自身浩瀚的道学底蕴为根基,以太极阴阳、刚柔变幻之理为框架,尝试着将这股忠勇之气的“神意”融入自身对“力”的理解之中。
渐渐地,在他那被反复淬炼、愈发璀璨强大的神识核心处,一点灵光骤然爆发!
并非剑法,剑过于轻灵多变,虽可蕴含其意,却难展其“重”与“拙”。
而是一式拳法!或者说,是一式拳意!
这拳意,脱胎于忠勇,却超越了单纯的力量与招式。它至大至刚,浩然而磅礴,蕴含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凝聚着“一诺千金,生死相托”的信义,更带着沙场猛将“破阵摧锋,有我无敌”的惨烈气势!
拳意雏形,于识海中缓缓凝聚,化作一个模糊的、却沉重如山的拳印。此拳不出则已,一出,便当有镇压邪祟、涤荡妖氛、令鬼神惊泣之威!它不重变化,只重其“神”,其“意”,其“势”!可名之为——“忠义铁拳”!
也就在这式拳意雏形生成的刹那,大殿之内,异变陡生!
那尊巍然矗立的张飞塑像,其手中所持的丈八蛇矛(或塑像相关部件),竟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传入张三丰耳中的嗡鸣!仿佛沉睡的忠魂,感应到了某种符合其心意的“道”与“理”的诞生,发出了跨越千年的一声回应!
一股更加精纯、堪称本源的忠勇之气,如同受到吸引,主动分离出一丝,汇入张三丰体内,与他识海中那式“忠义铁拳”的拳意雏形完美融合,使其瞬间稳固,并带上了一抹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当张三丰缓缓睁开双眼时,眸中似有赤电一闪而逝,随即隐没,恢复古井无波。但他整个人的精神气质,却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变得更加深沉内敛,神识扫过,带着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折的刚正与威压。
他看向两位弟子。
方晓正满头大汗,他试图以太极柔劲去化解、引导那无所不在的威压,虽未像师父那般直接淬炼神识,却也极大地锻炼了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与在压力下的韧性,太极圆转之意更深。
何影姿则依旧闭目,但她周身的气息却隐隐带上了一丝锐利。她未悟拳法,却从那忠勇之气中,领悟到了一丝“剑心”的真谛——纯粹!专注!一往无前!这对她未来剑道的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吧。”张三丰起身,语气平和。
三人走出汉桓侯祠,重回阳光之下。
“师父,您……”方晓感受到师父身上那愈发深不可测的气息,忍不住开口。
“略有收获。”张三丰淡然道,并未细说“忠义铁拳”之事,此乃神通雏形,需日后慢慢温养打磨,“此地忠勇之气,于淬炼意志、明心见性大有裨益。你二人日后修行,当时常回想此间感受。”
回首望去,汉桓侯祠在阳光下静默无言,但那冲霄的忠义之气,却仿佛更加凝聚了几分。
此番阆中之行,文庙养其文心,桓侯祠淬其神意。张三丰不仅彻底稳固了筑基境界,更在精神层面与神通创造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神识凝练远超初入筑基之时,更得“忠义铁拳”之神通雏形,攻伐手段再添一强大底牌。
他携二徒,踏上归途。体内真元澎湃,神识凝练如钢,拳意深藏于心。风云将起,他已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静待那因他突破而必然掀起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