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玄门老祖在现代 > 第72章 外门初立纳良才

第72章 外门初立纳良才(2 / 2)

她放下平板,指尖轻轻敲打着扶手:“真正的陷阱,往往披着客观与真理的外衣。当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他自己发现的真相时,谁还会怀疑背后有一双推手呢?这颗棋子,埋得越深,将来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随着三名外门弟子的确立,秦雪和赵启明合作的“秩序护符”也进入了小批量试制阶段。虽然核心的谐振结构刻画仍需秦雪亲自动手,但前置的玉料处理和基础符文的微刻,已经可以交由龙组派来的、经过初步培训的技术人员完成。

“虽然效率还是不高,但至少证明了量产的可能性。”秦雪看着工作台上排列整齐的二十多枚莹润护符,松了口气,“这些足够首批外门弟子和即将前往昆仑的核心成员使用了。”

赵启明则拿着一个改进版的“灵韵指向仪”,兴奋地找到刚刚结束讲道的张三丰:“周祖师!我又优化了算法!现在它不仅能在复杂能量环境下指向同源能量,还能大致分辨能量的‘属性’偏向,比如偏向生机、肃杀、宁静还是混乱!虽然还很粗糙,但用在昆仑应该能提供更多信息!”

张三丰接过仪器,略一感知,点头认可:“集思广益,科技进步,确有其独到之处。”

另一边,八极门内,雷烈正在向师父雷震岳汇报此次观礼的见闻,特别是那三关考验。

“……师父,周先生选徒,首重心性与悟性,根骨反在其次。那被选中的陈默,实力在我们这些人中顶多中游,但他那份于平凡中见道理的悟性,确实难得。”雷烈感慨道,“而且,周先生似乎有意将一些道理,融入最基础的拳脚演练之中,让人自己去悟。”

雷震岳沉默良久,叹道:“此方是传道授业之真谛。我等着重于招式劲力之精妙,却忽略了武道之本源。传令下去,即日起,门中弟子修炼,需分出两成时间,静坐冥想,感悟自身与天地,重新审视本门基础拳架!”

方晓也旁观了今日的收徒考验,心中对师父的境界更是敬佩。但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更加频繁地“刷”到那些关于苗疆古老自然崇拜体系的学术文章,甚至在一本权威的《亚洲民俗研究》电子期刊上,也看到了相关的专题报道。

那些严谨的考据、清晰的图片、学界权威的背书,都让他心中那片对“木灵之精”的向往,变得更加具体和迫切。他体内的草木亲和之力,似乎也对这些信息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

晚间,他鼓起勇气,来到张三丰的静室外,犹豫着是否该向师父坦白自己最近的心绪不宁和那份对西南苗疆的渴望。

就在他踌躇不定时,静室内传来张三丰平和的声音:“是方晓吗?进来吧。”

方晓推门而入,见师父正盘坐于蒲团之上,目光温和地看着他。

“师父,弟子……弟子近日修行,总觉滞涩,心中时而浮现一些杂念……”方晓低下头,不知该如何开口。

张三丰静静地看着他,并未追问,只是缓缓道:“道心如水,映照万物。有杂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识其源,不明其本。你且说说,是何杂念?”

在师父温和的目光下,方晓终于将那份对苗疆机缘的向往,以及自己看到的那些学术文章,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只是隐去了李文提供信息的部分,只说是自己偶然查阅所得。

张三丰听罢,沉吟片刻,道:“万物有灵,机缘天定。若此念萦绕不去,便是与你有所牵连。待昆仑事毕,你可自行前往探寻。”

方晓没想到师父如此轻易就应允了,一时愣住。

“然,需谨记,”张三丰语气转为严肃,“机缘往往伴随考验,眼见未必为实。无论遭遇何事,守住本心,明辨真伪,方为正道。此行,也算是对你的一场历练。”

“多谢师父!”方晓大喜过望,连忙叩谢。他只觉心中块垒尽去,对师父的开明感激不尽,却未能完全领会师父那句“明辨真伪”的深意。

看着弟子欢天喜地离去的背影,张三丰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他并未点破那看似“偶然”的信息流背后的蹊跷,有些风雨,需要弟子亲自去经历,方能真正成长。他只是悄然分出一缕神念,悄然附着于方晓身上,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