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钱肯定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少年包青天》的成绩,大家都看到了。我不想重复那些收视率的数字,那些媒体的吹捧。我只想说,这部戏,能火遍全国,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功臣!”
众人哗哗哗的鼓掌。
“好了,虚的说完,来实的。”方远对姚珮芳点点头。
姚珮芳站起身,拿起那份文件夹,声音清晰而有力:“案。”
她开始念出一个个名字和对应的奖金数额。从制片人、导演、主演,到编剧、摄像、灯光、场记、化妆、服装,再到后期剪辑、宣发人员,甚至包括负责联络电视台的发行部基层员工和负责剧组盒饭的后勤人员,几乎覆盖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奖金数额根据贡献大小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在这个人均月工资不过两三百元的年代,这无疑是天文数字。
发放奖金的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当最后一份奖金发放完毕,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方
“钱,发完了。高兴吗?”方远笑着问。
“高兴!”
“高兴就好!但高兴完了,咱们得想想下一步了。”方远严肃了一点,“《少年包青天》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星火有能力做出顶尖的电视剧,能赚钱,能捧人。但这,就够了吗?”
“不够!远远不够!电视剧再火,它的影响力、它的艺术容量、它的商业天花板,终究是有限的。我们星火的舞台,不应该只局限在小小的电视机屏幕里。”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方远的话所吸引。
“所以,今天我要宣布公司的下一个战略决定。星火文化,正式成立‘影视制作中心’!制作中心主任,由冯晓刚担任。”
“制作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少年包青天》电影版!”
台下再次哗然,但这次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电视剧的巨大成功,为电影版积累了无与伦比的观众基础和票房预期。
其实,在策划《少包》电视剧之初,方远就预感到它会火。
所以,当时拍摄的最后一个单元《狸猫换太子》,虽然是剧本里最精彩、格局最大的一个案子,但方远特意要求剧组,在拍摄规格上,完全按照电影的标准来。
从胶片的选择、摄影机的型号、灯光布景的精细度,到演员的表演方式,都是电影级的。
此时国内的电视剧普遍都不算长,《少年包青天》砍去《狸猫换太子》后还有20集,已经算是超长篇幅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趁着热度赚钱。
《少年包青天》大电影。
这个概念提前三十年问世。
嗯,总比各种综艺的大电影好。
之前,方远就携着《狸猫换太子》的原始胶片素材,直飞首都。
他并没有选择更容易沟通的上海电影制片厂,而是直接找到了首都电影制片厂的负责人。
原因很简单,北影厂拥有当时国内最顶尖的电影剪辑、配乐和后期制作技术团队,以及更强大的官方背景和发行渠道。
果不其然,当北影厂的专家们观看了方远带来的素材后,大为震惊。他们难以置信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能达到如此高的技术水准和艺术质感。
尤其是《狸猫换太子》案件中涉及的宫廷阴谋、朝堂争斗、悬疑推理以及大场面的调度,完全具备了一部优秀电影的基础。
如此优质的项目,自然引起了北影厂的极大兴趣。然而,消息不知怎地传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耳朵里。上影厂作为星火文化的“娘家”,岂能坐视如此一个注定名利双收的项目花落别家?于是,上影厂的领导也火速进京,加入了争夺战。
一时间,北影厂和上影厂为了这个《少包》电影版的挂名权和主导权,几乎打破了脑浆子。
双方各显神通,动用关系,开出优厚条件。
最终,经过方远的权衡和斡旋,考虑到影片最终的艺术质量和发行高度,项目还是落在了实力更雄厚、资源更广阔的首都电影制片厂。但上影厂也通过其他合作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补偿,维持了良好的关系。
在方远的亲自督战和北影厂顶尖团队的操刀下,《少年包青天之狸猫换太子》电影版的剪辑、配乐、混音等后期工作进展神速。方远的要求只有一个:一切按最高标准来,钱不是问题。
最终,长达数小时的电视剧素材,被精炼成了一部100分钟左右的大电影,预计年底就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