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 第225章 《少年包青天》播出

第225章 《少年包青天》播出(1 / 2)

九月末的上海已经染上了浓浓的秋意,虽然秋老虎白天依然炎热,但是到了傍晚的时候,晚风吹过,已经凉快了不少。

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学生食堂里,人声鼎沸,晚饭的高峰已过,但此刻聚集的学生却比饭点时还要多上不少。

大部分人都面朝一个方向,那是食堂角落里高悬的那台21英寸金星牌彩色电视机。

李默端着已经洗刷干净的铝制饭盒,里面有一块葱烧大排和清炒豆芽,这是他今晚的晚餐。

他本来打算吃了晚饭去自习室里看书,但是转念一想,之前看杨玉莹的歌迷会的会刊,说岗岗会演唱今晚播放的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他突然来了点兴趣。

嗯,岗岗的歌就没有不好听的。

新闻联播刚刚结束,此刻屏幕上正在播放着《天气预报》的片头音乐。

“快到八点了,赶紧占个好位置,听说今晚央视新播个电视剧,叫《少年包青天》。”一个男生刚打球回来,先打了饭,然后匆匆对同学说道。

李默没有挤到最前面,而是找了个靠后角落坐下。

《天气预报》结束后,是一段关于农业发展的专题报道,食堂里顿时响起了一阵不耐烦的嘘声。

终于,等了好一会儿,央视一套的台标闪过,紧接着,一阵管弦乐前奏响起,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片头画面展开。一个肤色黝黑、眉宇间带着英气的青年出现在屏幕上出现。

“谁能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笔,能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

是杨玉莹的声音。

李默对这个声音太熟悉了。

“嘿,这歌挺好听啊,杨玉莹唱的!”前面有女生小声说。

“画面够快的,这都演的什么?破案的吗?福尔摩斯那样?”

片头曲结束,正片开始。

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仁宗年间,开场便是庐州,年轻的包拯还在书院求学,虽已显出过人的聪慧,但远非日后那个威严的包青天。他与府尹之子公孙策乃是同窗,两人之间既有才学上的较量,也带着些少年人互不服气的意气之争。

这与李默过去听过的评书里的《包青天》都截然不同,这里的包拯,更像是一个聪明又略显执拗的年轻人,那种倔强反而显得有点可爱。

第一集的核心剧情,紧密围绕“高丽太子案”展开

高丽派使团前往庐州暂歇。然而,在庐州驿馆,高丽太子和七皇子却在看似密室的房间里相继被杀,死状蹊跷。

消息传出,举朝震惊,两国关系骤然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八贤王受命前来调查,却遭到庞太师的诸多阻挠

剧情的推进速度,让看惯了传统戏曲节奏和缓慢叙事电视剧的食堂观众们感到既新鲜又吃力。

线索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高丽太子疑似被女鬼索命,闹得人心惶惶;包拯和公孙策在破庙发现一群黑衣人被杀;包拯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进行推理

……

镜头语言也颇具巧思,经常使用特写来强调关键道具,并通过快速的场景切换来保持悬念感。

李默听到身边不断有人低声交流:“这包拯脑子转得太快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公孙策也挺帅的,就是有点傲气。”

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解谜乐趣,是此时大多数国产剧所缺乏的。

更让李默注意的是,剧集在破案之余,还穿插了一些轻松的生活片段,比如包拯与母亲的日常,以及他与一位名叫凌楚楚的活泼女子相识的经过

正当剧情进入高潮的时候,突然画面定格,片尾曲《只要有你》的旋律响起。

意犹未尽的讨论声瞬间淹没了整个食堂。

“这就完了?凶手到底是谁啊?”

“肯定是那个七王子!”

“明天还得来看,这案子没破呢!”

“这包拯年轻时候这么厉害啊,以前光知道他铡陈世美了。”

李默站起身,随着人流走出食堂。

第二天,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里,去水房打水的路上,食堂排队间隙,甚至是在枯燥的马列主义公共课开始前的几分钟。

“昨晚上那集看了吗?我觉得凶手肯定是那个高丽使团里的内奸!”

“不见得,八贤王一来,庞太师就百般阻挠,我看他嫌疑最大!”

“你们都漏了细节,我觉得公主的可能性很大”

“公孙策和包拯斗嘴还挺有意思的。”

“凌楚楚身手真好,长得也漂亮,都看不出来是宁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