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义演(2 / 2)

解晓东看着底下,声音竟然有些哽咽:“看到咱家门口遭了这么大的灾,地里淹了,房子塌了,我心里……特别难受。”

“但是!咱们自古就没怂过!骨头硬着哩!天塌不下来!地也淹不完!咱们有党和国家管着,有解放军同志拿命护着,有全国各地的亲人帮衬着!这难关,咱一定挺得过去!”

回答他的自然是一阵阵的掌声和欢呼。

解晓东稳定了一下情绪,开始唱歌。先唱了《涛声依旧》,接着又唱了《让我欢喜让我忧》,这首歌更贴近普通人的情感,底下很多人都会哼,慢慢地也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解晓东唱得十分动情,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来,一个人又唱又跳了接近一个小时,这才体力不支和大家道别。

高枫、杭天奇他们也陆续上场。

没有像样的伴奏,有时候就是一把借来的吉他,或者干脆清唱。但就是这样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反而有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歌声成了沟通的桥梁,消融着恐惧,凝聚着人心。

演出持续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气氛一浪高过一浪。这时,县里的王书记陪着省指挥部宣传处的老李,走到了空地中央。

王书记示意大家安静,原本喧闹的场地渐渐静了下来,只剩下灯泡周围飞虫扑翅的细微声响。

王书记先讲了几句套话,感谢党中央,感谢解放军。

然后,他话锋一转,:“同志们!接下来,有件事,我憋在心里,不说出来,我觉都睡不踏实!”

人群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站在人群外围的方远心里咯噔一下,隐约猜到了什么,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王书记转向方远站的方向,大声说道:“上海星火文化的方远老板,来之前千叮万嘱,说做好事不留名,一定不能往外说!但是!我今天就要当这个‘坏人’!我就要说!不然,我对不起方老板和各位文艺界同志们的这片心!”

他面向黑压压的人群,声音洪亮:“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代表全县受灾的乡亲们,在这里,向大家宣布一个消息!

就在今天下午,方远老板,代表星火文化,向我们皖省灾区,无偿捐赠了现金一百万元!用于紧急购买粮食、药品和清洁饮用水!”

“嗡”地一声,人群像炸开了锅。

一百万元!在1991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普通人目瞪口呆。惊呼声、议论声瞬间响起。

王书记不等大家消化这个消息,继续激动地喊道:“这还不算完!星火文化方老板,还紧急协调筹措了价值三百万元的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衣物、消毒品!第一批明天就能运到!”

掌声如同春雷般炸响,许多人激动地站了起来。

“还有!”王书记指向站在一旁的解晓东、迟智强等人,“参加这次义演的所有文艺界的同志们,迟智强先生、解晓东同志、屠洪刚同志……他们不仅不拿一分钱报酬,冒着危险来到咱们一线,他们还自发组织起来,个人捐款凑了一百万元!也一并捐给了我们灾区!”

“哗——!”

许多灾民泪流满面,不停地鼓掌,把手掌拍红了都不知道。

王书记声嘶力竭地喊道:“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星火文化!感谢方远老板!感谢所有有良心、有温度的文艺工作者!感谢你们雪中送炭!这份情谊,我们全县人民,永世不忘!”

方远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心中百感交集。他原本只想默默做点事,此刻却被眼前的景象打动。

这场简陋到极致的义演,却比他看到的任何豪华的舞台都要来的精彩。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第一辆风尘仆仆的面包车驶入了安置点。车门拉开,先下来的是一脸疲惫却眼神明亮的杨玉莹。

“方老板!珮芳姐!路上不好走,绕了好多路,没耽误事吧?”

“小杨辛苦了。”姚珮芳见方老板眼观鼻鼻观心,白了一眼,主动迎接。

紧接着,那英也到了,她嗓门大,一下车就嚷嚷开了:“哎呦我的妈呀!这路可真够呛!方老板,赶紧的,哪儿需要唱?我现在就能唱!”

毛宁、姜珊、蔡国庆等人也陆续抵达。他们都是从各地紧急调整了档期,一路颠簸赶来的,脸上都带着倦容,但没有任何人抱怨,一到地方就立刻询问演出安排,状态投入得让人动容。

简单的碰头会后,大家迅速分了工。一支小队留在安置点中心场地,为越来越多的灾民演出;另一支更精干的小队,则由方远亲自带队,带着杨玉莹、那英、毛宁等几个体力好、嗓子亮的,准备前往最近的一段危险堤坝,给正在那里紧张抢险的解放军官兵和民兵们鼓劲。

这一天,从早到晚,歌声几乎就没有断过。明星们轮番上阵,顾不上休息,嗓子哑了喝口水继续唱。

他们不仅在大场地演,还深入到偏远的帐篷区,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伤员进行小型表演。

夜幕降临,临时拉起的灯泡再次亮起。经过一整天的喧嚣,安置点渐渐安静下来。疲惫的歌手们和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伙食。

那英撇了一眼在发盒饭的方远,悄声对毛宁说道:“这场面,全国就方老板能组织起来了。”

毛宁扒了口饭,点点头,心里有点后悔,当初南下羊城干嘛?只知道去投奔方老板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