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永不瞑目》(1 / 2)

方远回到星火公司时,脚步比平时快了几分。

推开玻璃门,前台小姑娘热情地打招呼,方远点点头,目光却下意识地先扫了一眼办公区。

还好还好,姚珮芳的工位空着,大概是出去忙了。

他心里没来由地松了口气。

嗯,多少还是有点心虚的。

他径直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反手关上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兑现对王硕的承诺,也是要为宁静下一步做考虑。

方远铺开稿纸,脑海中,关于《编辑部的故事》的剧情脉络、人物性格早已烂熟于心。

结合他亲手炮制的围绕宁静的“变性人”谣言风波,剧本内容是信手拈来。

加上他后世看到的段子、俏皮话,对九十年代来说,还是很新潮的。

仅仅三天时间,三集剧本便已完稿。方远检查了一遍,这个本子交上去,不仅质量过硬,更是紧密贴合时事,王硕那边绝对挑不出毛病。

不过.....光靠《编辑部的故事》还不够。

毕竟宁静哪怕最后参演,也只是单元剧的一部分,主要焦点还是在李东宝、余德利、戈玲他们几个人身上。

宁静必须要有一部真正的女主角的戏,而且要完美体现出她的魅力。

方远并没有停笔。

90年代初,电视剧的影响力正在急速膨胀,其覆盖面和对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力,甚至开始超越电影。

要真正让宁静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乃至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明星,需要一部能让她担纲绝对主角,并且其角色魅力彻底展现的电视剧。

一个名字,浮现在方远脑海里。

他又拿出一本新的稿纸,在封面上写下四个大字。

《永不瞑目》。

这部剧,除了捧红陆毅以外,其实袁立也是靠这个角色在圈子里站稳了。

欧阳兰兰这个角色,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派。她泼辣、性感、行事乖张,对肖童的爱狂热到偏执,甚至不惜用毒品控制对方,最终走向毁灭。

这种“恶女”形象,在现在的荧屏上极为罕见。

她坏得明目张胆,爱得轰轰烈烈。

热辣、痴狂又可怜的欧阳兰兰,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又爱又恨的经典。

而宁静,她身上那种野性、大胆、甚至略带攻击性的美,比袁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方远几乎能预见这部剧播出后的盛况。

原版的《永不瞑目》本就是一部现象级的爆款剧,一经播出,万人空巷。《你快回来》这歌更是响遍大街小巷。

这正是方远想要的效果——用一部全民热剧中有争议、有记忆点的关键角色,让宁静一战封神。

一个礼拜后,方远合上《永不瞑目》前五集的剧本稿纸,长长舒了一口气。

连续几天的伏案疾书,剧本的脉络已经清晰,欧阳兰兰这个角色在他的笔下愈发鲜活。

他相信,这个本子,加上宁静那张极具故事感和侵略性的脸,一定能碰撞出惊人的火花。

事不宜迟。他仔细地将剧本装进公文包里,整了整衣着,便出门径直前往上海电视台。

如今的方远,早已不是无名小卒了,星火文化凭借杨玉莹的爆红、电影的成功以及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已然成为上海文化圈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他的预约电话打到上海电视台时,对方的态度明显非常客气和重视。

接待他的是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一把手何伟明。双方寒暄过后,方远直接道明了来意,将《永不瞑目》的剧本递了过去。

“何主任,这是我们星火精心准备的一个本子,题材涉及缉毒和情感,我们认为很有潜力,希望能与台里合作拍摄。”

和电影要找上影挂靠一样,按照现行的政策,私人或者民营公司是不能独立制作电视剧,需要由电视台这样的国家单位来主导。

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这些爆款,都是王硕他们这圈人跟首都电视台合作出品的。

地方电视台的节目怎么覆盖全国呢?现在的地方台都没有上星,只能覆盖本地,但是,全国各电视台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像上海台,首都台,制作能力比较强,每年都会生产一些高质量的电视剧。这些剧,通常会免费提供给其他电视台播出。同样的,对方有优秀的电视剧,也会提供给别人。

何伟明不敢怠慢,双手接过剧本,认真地翻阅起来。

起初,他的表情是平静的审阅式,但随着剧情展开,特别是读到欧阳兰兰这个角色出场后,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阅读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足足过了近一个小时,何伟明才摘下眼镜,,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看向方远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惊叹和赞赏。

“方老板,不得不说,你这个本子写得很大胆,也很精彩!题材抓得好,缉毒是热点,故事张力足!”

他显然非常看好这个项目:“台里最近正好在规划明年的重点剧目,我觉得这个本子完全可以作为重点候选项目来讨论!我们可以合作,由我们台里立项,组建正式的摄制组,星火可以作为重要的合作方参与进来。”

气氛一片大好,方远却在此刻抛出了他的核心条件:“感谢何主任的肯定。星火参与合作,完全同意以上海台为主导。但我们有一个关键条件,就是主要演员,特别是欧阳兰兰和肖童这两个核心角色的选择,必须由我们星火来主导确定。”

何伟明的笑容明显收了一下:“方经理,这个……演员的选择,尤其是主角,通常是由台里和导演组共同商议决定的。要考虑到演员的档期、形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嗯,各方面的因素。”

他的话暗示的再明显不过,而且将如此重要的选角权完全交给一家民营公司,这在上海台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先例。

方远微笑道:“何主任,我理解台里的规矩。但请您相信,星火在挖掘和塑造艺人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成功的经验。杨玉莹、解晓东,都是例子。还有《落叶归根》所有的演员都是我们亲自挑选的。

我们之所以坚持这个条件,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确信只有我们选定的演员,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剧本中角色的灵魂。”

“这.....”何伟明明显还想拒绝。

“不瞒您说,首都那边的王硕、马卫都几位老师,对这个本子也很感兴趣。前几天还催着我赶紧写完给他们看看。

如果上海台这边因为演员人选的问题有所顾虑,那我们或许只能带着本子去首都碰碰运气了。毕竟,首都电视台,甚至央视,对于这种有潜力的项目,想必也会高度重视。”

何伟明作为资深从业者,自然深知这个剧本的价值,也清楚如果这样一部潜在的热播剧被首都台抢去,对上海台意味着什么。

更重要的是,方远提及的京圈人脉,也增加了他话语的分量。

沉默持续了大约一分钟,何伟明终于重新露出了笑容:“方经理真是快人快语。好吧!既然星火如此有信心,那我们就特事特办!主要演员的人选,就以你们的意见为主,台里和导演组会充分尊重和配合。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打造出一部真正的精品!”

离开上海电视台,方远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