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晚会上,高枫小露了一把脸,不指望他靠这个红起来,但是最起码以后商演报价可以稍微叫高一点了。
离春节也不到一个月了,方远也没忘了他着手拍电影的事。
方远其实也考虑过其他路子,但是仔细想了想,自己上辈子一半时间耗在了上影厂,另一半时间也是在娱乐圈边缘摸爬滚打。
若是除了信息差和上辈子丰富的经验以外,谈得上一技之长的,也就是投资短剧公司时候的经验了。
嗯,倒闭了可不怪他,只是因为当时眼光太差,跟某起点大神合作,赔了个底朝天。
酒醒后,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方青松和盘托出。
方青松皱着眉,倒不是反对儿子,因为这几年,儿子给自己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他下意识的不是去否定儿子拍电影的想法,而是在愁该怎么做。
他虽然是配音演员,但是也在电影圈待了半辈子,多多少少懂一点。
“小远啊,私人或私营公司不能直接申请拍电影,必须挂靠在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国有电影制片厂名下。”
“爸,这我知道,所以我找到你,看看能不能挂在上影厂里。”
对,这就是艰难的第一部,私人是不允许拍电影的,哪怕陈佩斯那么大牌,拍的父子喜剧系列,也是挂靠在国营厂上。
陈佩斯的主要合作方是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背后有海南电影制片厂的背景)和西安电影制片厂等。
名义上,片子是国营厂委制或者联合摄制,私人出钱、出人、出主意。
但最终,这片子的娘家是国营厂。所有的报批、审查,都要以厂里的名义进行。
“上影厂牌子硬,门槛也高。”方青松思索了一会,说道。
“我这两天托人打听了下风声。厂里现在也讲经济效益,对能带来资金、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态度比前两年开放了些。不过,规矩一样不能少。”
“有哪些规矩?”方远就是为了这个才问方青松的。
“你不说别的,剧本得先过审吧?
不是你说的那个梗概,得是完整的剧本,厂里艺委会先看,觉得没问题,才敢往上报。题材不能碰红线,这是铁律。”
“额,这个问题不大,我从现在到春节,专心把剧本鼓捣出来。”
“光剧本也不行啊,就算厂里同意合作,这管理费和上映以后的利益分配得谈清楚。人家出牌子、出渠道,担着风险,不可能白干。这笔钱怎么算,卖拷贝的收入、版权收入怎么分,都得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
方青松可深知国企厂的作风,不待方远开口,继续说道:“另外,制片过程中,厂里很可能会派制片主任、财务人员进来监督。
一是确保片子按备案的剧本拍,不乱改;
二是管着钱,防止超支或者账目不清。对,哪怕是你掏的钱,他们都要管。你这当老板的,未必能像搞唱片那么自在。要我说啊,小远,你好好考虑考虑,这复杂着呢。”
方远仔细听着,还是摇摇头,坚持自己的看法:“爸,这些关节,恐怕还得您帮着疏通。您在厂里这么多年,人熟。”
方青松摆摆手:“我这张老脸,敲敲门可以。但最终行不行,还得看你。厂领导也要对上级负责,不是光讲人情的地方。”
他看着方远:“你真想好了?拍电影这水,可比你搞唱片深得多,投进去的钱,很可能连个响都听不见。”
方远点点头:“想好了。香港这一趟让我看明白了,电影的影响力,不是几盘磁带能比的。再难,也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