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爆火(2 / 2)

跟中唱上海那边结算完,扣除生产成本、渠道费用和他们的分成,落到星火账上的纯利,有差不多二十二万。

方远不算小气的人,按照之前的合同上的约定,作曲和主要填词的陈晓奇老师,拿纯利的5%作为版税。

至于解晓东,台面的上的人说实话,还是最大工程,劳务费外还有办税的15%的分成。

要知道,这才是两个月的收入。

解晓东感觉像在做梦。他离开中央歌舞团,固然有追求艺术的想法,但经济压力也是现实问题。

这次分账,直接让他赚了三四万!这下,足以让他彻底安心地在上海扎根了。

而且,盗版商这次的反应速度,甚至比很多正规渠道还快!尤其是在羊城新时代势力范围的华南地区,由于新时代对星火正版渠道的刻意打压,反而给盗版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各种粗制滥造但价格低廉的《涛声依旧》拼盘盗版带,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混杂着邓丽君、谭咏麟的歌,在南方的大小音像摊上疯狂销售。

果然,不出方远之前的预料,随着盗版的泛滥,《涛声依旧》在华南地区的知名度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急速提升。

老百姓可不管正版盗版,好听就行。

很快,“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这句歌词,开始在南方的发廊、工厂广播、出租车里响起。

到了十月份,《涛声依旧》已经彻底火了。这种火,不同于杨玉莹那种全民性的、带着狂热粉丝性质的爆火,而是一种更深沉、更广泛、渗透到各个年龄层的走红。

就在《涛声依旧》的热度持续升温,席卷全国之时,一通来自首都的长途电话,打到了星火文化方远的办公室。

“请问是星火文化的方远吗?我是中央电视台,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剧组的导演,我叫黄一鹤,是小海把你联系方式给我的。”

方远撇撇嘴,一点都不意外。

解晓东本来就是央视宠儿,《涛声依旧》在原本时间线上也上了春晚。

1+1还能小于2不成?

嗯,在算错的情况下小于2,方远又走神了,他深深把老赵提前一年弄进春晚,不知道老赵今年能演啥?

“喂?”

“您好,我是方远。”

“方远同志你好。我们剧组关注到你们公司歌手解晓东同志演唱的歌曲《涛声依旧》,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积极的反响。

这首歌格调高雅,意境优美,符合我们春晚对于节目质量的要求。

我们想正式邀请解晓东同志,携《涛声依旧》这首歌,参加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审查。不知您和解晓东同志意下如何?”

就多余问这话,我还能说:不好意思,我看不上你们春晚不成?

我要是拒绝了,解晓东得先老迟把我给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