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九转大肠(2 / 2)

上海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长达半小时的演唱会专题片,不仅包含了精心剪辑的排练精彩瞬间、对几位主演的深度访谈,还穿插了大量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画面剪辑。专题片结尾打出“一朝入梦,终身不醒”的广告语和购票信息,收视率直线攀升。

还有,后世的应援文化必须要学啊!

巨幅宣传海报也贴满了上海的公交车站和主要街道的宣传栏。海报设计突出了“宝黛”的形象和主演们的剧照,视觉冲击力极强,“红楼梦演唱会”的字样格外醒目。

方远甚至还策划了一个“幸运观众”抽奖活动,宣称将从购票观众中抽取幸运儿,有机会在演唱会现场与主演近距离互动、合影。这个消息通过电台广播出去,更是将公众的热情推向了顶点。

整个上海,似乎都在谈论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

“你看《红楼梦》演唱会吗?”几乎成了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黑市上的黄牛票价格悄然翻了一倍甚至两倍,却依然难以买到。

排练场内,演员们通过报纸和电视,感受到了外界山呼海啸般的期待,她们排练得更加忘我。她们明白,这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商业演出,它承载着无数观众对那个“红楼”梦境的热爱与怀念,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情感盛宴。

就在外界为一张门票抢破头时,排练馆内的气氛却是在热烈的基调下,夹杂着一丝临战前的紧绷。

吕小军遇到了大麻烦。万体馆的声场和他熟悉的录像厅、工厂礼堂完全不同。音箱摆位稍有差池,后排观众听到的就是一片嗡嗡的回响,前排则可能被震耳欲聋的低音轰得头皮发麻。

“老板,不行,这套设备参数和场馆匹配度不够,原定的方案推出来,声音是糊的!”吕小军满头大汗地找到方远,手里拿着几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声场模拟图。这是他上了业余进修班后才勉强能看懂的东西。

方远皱起了眉,这可是硬伤,来不得半点含糊。“最快解决方案是什么?”

“得加设备,至少再加四只主扩声音箱和两台均衡器,最好是进口的JBL,租借的话,一天就得这个数。”吕小军伸出两根手指,脸上肉痛的表情仿佛花的是他的钱。

“批了!”方远几乎没犹豫,对姚珮芳一挥手,“珮芳,马上跟设备租赁公司联系,按小军说的办!钱从宣传备用金里出!”关键时刻,他深知用户体验才是根本。

另一边,肠老师虽然敬业,但初期和演员们的磨合也并不顺畅。他的采访风格更偏向电视专题的深刻和娓娓道来,而演唱会访谈需要的是短平快、能点燃现场气氛的互动。

邓婕私下跟方远吐槽:“方老板,这位老师学问是好的,问的问题也深,可总感觉像是在录《人民画报》,台下观众万一听困了可咋整?”

方远立刻找到肠老师沟通,他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换了个说法:“老师,您看,现场一万多人,不是每个都是红学专家。咱们得让所有人都能瞬间被吸引。

问题可以更感性些,比如‘拍摄时最难忘的一件事’、‘如果重来一次还想演凤姐吗?’,让老师们分享点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观众更爱听。”

肠老师推了推眼镜,反复琢磨,愁的他露出了咬牙切齿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