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然想到一切,唯独没有想到科举试卷的评阅。
因为人数众多,接近三百万的学子,所答的考题皆由各地吏治司进行评阅,
这就导致各地吏治司的人数完全不够用,
从而导致一些试卷评阅的不公正。
吏治司,王擎天看着那几大箱子,愁眉不展,吏治司的官员不如其他几司的官员多,
几大箱子的试卷达到上万之多,
吏治部的要求是需要在十五天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成绩评阅出来,
这十五天可不止包含评阅的时间,还包括将所有的评阅成绩送往吏治部封存。
吏治司不能按时评阅完的消息不胫而走,
李治等人第一时间前来慰问,可因为试卷保密的原因,地方驻军驻守在吏治司,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就算是他们这司长想要进去都不可能,
待在里面的王擎天真的很想找人来帮助自己,
无奈,所有的提议都被镇岳军拒绝,试卷只能由吏治司的官员来评阅,不允许任何无关人员参与。
没能见到王擎天李治等人怎么会轻易放弃?
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吏治司里的官员,想要他们行一些便利,
得知吏治司的官员都不清楚自己批阅的试卷是谁的,李治等人终于放弃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过大量的试卷导致吏治司的官员疲惫不已,一些试卷没能完全公正的评阅。
.....
十五日后,
一份份带着名字与成绩的名单送到吏治部,再由吏治部的官员送到皇宫,
“皇主”
“余鞅求见”
“让他进来”
看到余鞅手中抱着的箱子,江浩然知道应该是名单出来了。
“余鞅”
“科举合格的人数有多少?”
“皇主”
“三百万人参加科举”
“达到合格的四十万人”
江浩然一愣,他没有想到合格的人数竟然这么少?
要知道这还是初次科举,后面还有两次科举才会为那些学子授予官位,
四十万人参加,到时候还能剩多少人?
“各地评分最高的拿来”
四十份最高的试卷放在书桌上,江浩然只是看了第一份试卷就已经完全没有兴趣看下去,
自己所出的试题,这上面答得简直是不堪入目。
所有的回答完全依照旧习回答,
自己哪还有什么兴趣去看下去,至于这四十万考生暂时让他们任职的想法,也荡然消散。
余鞅走后,
抱着最后一丝想法,江浩然还是耐着性子翻阅下去,
看着那些试卷,
江浩然都有将各地吏治司的官员撤职的想法,
明明是很好的想法,在他们的眼中却是粗鄙不已,给的极低的评价。
反倒是那些答得一无是处的试卷,在他们的眼中倒是评价极高,
江浩然猛的意识到,并不是大商没有人才,而是那些挑选人才的官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这才导致大多数的有识之才被埋没。
“看来需要对吏治司的人进行变换啊”
....
正当吏治司的官员等待京都的赞誉时,一纸猝不及防的旨意让他们傻眼,
“皇主有令”
“大商疆域内所有吏治司官员”
“即日起全部进京”
知道这个消息后,各地吏治司的官员反应不一,
王志海知道后,第一时间将王擎天找回去,
“爹”
“你找我?”
王志海盯着儿子,眼神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