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清朗平静,不高不低,却如同在寂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刷!
几乎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正在排队报名的高焕、王誉、周博文、郑承轩都惊讶地望了过来。
李主事和王员外郎更是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愕然,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何……何明风?”
李主事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名字,确认道:“你……你说你要去哪部?”
“工部,学生志愿在工部历事。”
何明风重复道,语气没有丝毫犹豫。
“何明风!”
郑承轩正在刑部那边排队,他忍不住低呼出声,快步走过来,扯了何明风的袖子,压低声音急道:“你去工部做什么?又苦又累又不讨好!”
“你看看,都没人选!跟我去刑部不好吗?或者去户部也行啊!”
何明风之前因为辩论一事在国子监内出了把风头,按理说哪个部也去得。
他实在不理解好友的选择。
高焕也皱起眉头,虽未说话,眼神中也充满不解。
王誉心里嗤笑一声,小声嘀咕:“啧,真是傻大胆,放着热灶不烧,偏去抱冷灶。”
何明风拍拍郑承轩的手臂,他转向一脸错愕又隐含惊喜的李主事和王员外郎,坦然解释道。
“二位大人,学生以为,六部各司其职,皆为朝廷运转、生民福祉所系。”
“吏部择贤选能,户部理财安民,兵部守土卫疆,刑部明正典刑,礼部教化邦交,其重其要,人所共知。”
何明风话锋一转,目光清澈而坚定。
“然而,工部所掌控着筑城郭卫黎庶,通沟渠利灌溉,修道路便行旅,造器物利百工各种事情。”
“一砖一瓦,一桥一船,皆关乎国计民生之根基,确实是富国强兵之实基。”
说着,何明风回想起自己进京的路途,沉声道:“学生进京途中,亲见洪水袭来,道路泥泞阻隔商旅,河渠淤塞淹没田畴。”
“工部事务之艰,更显其不可或缺!”
李主事和王员外郎在何明风的话语中,不知不觉慢慢挺起了胸膛。
其他学子听着何明风的话,也渐渐地沉思起来。
何明风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学生不才,于格物致用之道略有兴趣,也深知实务之重。”
“此番历事,学生非为官位虚名,但求知行合一,增广见闻。工部事务虽繁,却最贴近大地民生;工部之难,恰是锤炼真才实学的熔炉。”
“学生愿往工部,从最实处学起,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一番话,如同清泉流淌,没有豪言壮语,却字字句句落在实处。
李主事和王员外郎眼中的愕然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和感动所取代!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清瘦却目光坚定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久旱后的甘霖。
“好!好!好一个‘富国利民之根基’!好一个‘锤炼真才实学的熔炉’!”
李主事激动得连声叫好,霍然起身,一把握住何明风的手:“齐尚书若知有你这样的监生志愿前来,必感欣慰!”
王员外郎也抚掌大笑:“好!好见识!好志气!我工部,就需要你这样的实干之才!”
周围一片寂静。
郑承轩看着好友坚定的眼神,明白了他的心意,虽仍觉可惜,但也不再劝阻,只是用力拍了拍何明风的肩膀。
高焕眼中的不解化作了深思,似乎重新审视着这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