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不等藤原信说话反驳——反正藤原信官话说的不好,结结巴巴的。
于是税吏就大喝一声:“来人,把他给我扣下,仔细搜身!”
几个如狼似虎的税卒就要上前动手治住藤原信。
藤原信又惊又怒,郑思明脸色也白了。
他确实有勘合文书,但放在贴身行囊深处,一时情急难以取出。
眼看税卒逼近,他脸色发白,手本能地按向腰间,色厉内荏地吼道:“你敢!我大东瀛国……”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清朗平静,却带着金石之音的声音穿透了嘈杂:“且慢。”
何明风排众而出,走到税吏头目和藤原信之间。
他先是对税吏头目微微颔首:“大人秉公执法,维护关防,令人敬佩。”
这一顶高帽,让税吏头目的脸色稍霁。
然后,何明风缓缓转向脸色涨红、羞怒交加的藤原信。
目光如冷电般扫过他敞开的那朵菊花模样的家纹内衬时,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弧度。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响彻在突然安静下来的城门洞前:
“藤原君?哦,原来是‘大东瀛国’的官生驾临。”
他特意在“大东瀛国”四字上加重了语气,带着一丝玩味。
“在下孤陋寡闻,只闻圣人有云:‘入乡随俗,问禁问讳’。”
“藤原君既仰慕我大盛衣冠文物,不惜‘削足适履’也要穿上这身汉家衣裳,来此念书,想必是心向往之。”
“怎地刚至国门,尚未沐浴王化,便先学得市井无赖般推搡叫骂?”
“更对这守土护关的朝廷吏员口出‘卑贱’、‘狗眼’之污言秽语?”
他语速平缓,却如连珠利箭,直刺藤原信最虚伪和敏感之处。
“此等行径,倒让我想起一句古语。”
何明风嘴角微微带着一丝微笑。
藤原信大盛朝的文化课业学的并不好,毕竟官话都说的结结巴巴的。
此时已经被何明风绕晕了。
顿时涨红了脸,晕乎乎地问道:“什么,什么古语?”
“‘沐猴而冠’呀,”何明风笑嘻嘻道:“虽着衣冠,难掩野性。”
“哦,对了,更有一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徒惹人笑耳!”
“噗……”
郑思明在一旁实在憋不住,忍不住笑出了声。
其余的商队的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特别是高焕几个读书人,更是笑得腰都要直不起来了。
杜老一边笑着扇扇子,一边摇头。
姓何的这小子,这张嘴啊!
他……真是喜欢的紧。
颇有他当年年轻的时候几分样子了。
郑思明也是笑得肚子疼。
他也是夷生,但是却不是东瀛国的,而是旁边的琉球国。
他们国家虽小,但是一直仰慕中原文化。
已经往大盛朝国子监派遣了多人到国子监学习。
还将不少书籍翻译成琉球语,带回国作为治国教材。
但是琉球国国力比不得东瀛国,因此和藤原信一起来到大盛朝,藤原信一直对他很倨傲。
他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忍了藤原信很久。
所以现在看到藤原信吃瘪,郑思明心中不由得暗爽。
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