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士兵对西陲边境的了解可没有西狄人多,如何能占据险要地势?”
“况且西狄不像我朝有许多高低起伏地势,据说那里大都是平坦之地。”
“不少地方都是不毛之地,覆满了黄沙,若是没有你说的险要地势,那该如何是好?”
“这……”
王仲顿时一愣,睁大了眼睛,挠了挠头,支支吾吾有些说不出话来。
他连现在朝廷和西狄是个什么情况都不太熟悉……
这时,何明风从容起身,先是恭敬地向夫子行礼,而后条理清晰地说道:“夫子,学生以为,王师兄所言虽有道理,但过于片面。”
“此句在当下,于朝廷治理层面,‘人和’更为关键。”
“如现今地方上推行新政,若官员能与百姓齐心,上下和睦,新政便能顺利施行,造福一方。”
“而单靠地利,若民心不齐,政令难通,亦难成大事。”
“且看史上诸多农民闹事,便是因民不聊生,人心背离,即便朝廷据有险要之地,最终也难免动荡。”
林夫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点头道:“明风所言,见解独到,更为全面深刻。”
说着林夫子语重心长道:“边境之事,别说你们,就连为师我也不甚清晰。”
“策论若是写不熟悉的东西,恐怕容易剑走偏锋。”
“明风所言的,正是大家都知道之事。”
“从这些事情切入,比王仲你所言的东西切入更好。”
“之后再挖掘更为深入的内容跟,以此来作证自己的论据,再加以辞藻润色,便是一篇不错的策论。”
大家听了,不由得纷纷点点头,跟着林夫子说道:“夫子说的是。”
王仲听后,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没想到何明风这两个小子来的第一天,就打了他的脸。
真是……太可恶了。
不过王仲心中虽不服气,却也无话可说。
只得跟着众人低头应下。
何明风和袁华就在备考班里扎根了。
又过了几日,石塘村里的高大爷拉着牛车,带着何大郎一起来了。
何明风刚散学,正要和袁华继续去学习。
就听到私塾外面有人在喊他。
何明风听到是何大郎的声音,连忙跑了出去。
当即看到了拉着一堆木制家具的牛车。
“大哥!”
“高大爷!”
何明风乐了。
嘿,终于不用住私塾那个杂物间了。
“小五,这是咋回事啊?”
何大郎从车上跳了下来,有些摸不着头脑。
“小虎前几日来了家里,说你要一些家具,让高大爷打好了送到镇上。”
“这……你不是住在私塾里备考吗?为何要这么多家具啊?”
何大郎闷闷道。
“大哥,你且随我来。”
何明风立刻带着何大郎一行人来到了何有业的那个宅子门口。
“咱们来人家家门口干啥……”
何大郎一脸懵逼,还没说完话,就看到自家五弟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
直接走上前去,打开了院门上锁着的那把崭新的黄铜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