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摇床放东边,朝阳好。“她刚说完,突然感应到什么,转头看向门口,“夫君?“
朱余最解除细雨潜入夜的伪装,笑吟吟地出现在门前:“夫人好眼力。“
“不是我眼力好。“李抽水摸着肚子,“是小家伙感应到你的气息,突然踢了我一脚。“
朱余最轻轻将手放在妻子隆起的腹部,果然感受到一阵有力的胎动。他刚要说话,背后传来一声咳嗽。
“余最啊,“天山掌门李寒衣不知何时出现在走廊,“借一步说话?“
书房内,李寒衣递给女婿一杯参茶,目光如电地打量着他:“你真是铁境?“
朱余最面不改色:“岳父大人明鉴。“
“不应该啊。“李寒衣捋着白须,“抽水传功给你时已是铁境,就算双修损耗再大,你也该到金身境才对。“
朱余最苦笑:“岳父忘了我的明皇血脉被抽,身体就像个破漏斗。“他比划着,“能接收3%的功力就不错了,其余都...漏了。“
“原来如此!“李寒衣一拍大腿,“怪不得你看起来比老夫还老相!“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玉盒,“天山千年鹿茸,补肾的。回去多补补,没个好体质怎么多生几个孩子?“
朱余最接过玉盒,嘴角抽搐:“多谢岳父关心...“
年末,明国皇宫御书房。
余朗面前堆放着三十多封烫金国书,来自世界各国的火漆印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拿起最上面两封,分别是米国和阿三国的求援信。
“...因抗击深渊恶魔,资源紧张,恳请明国援助救灾物资...“
“...恒河灾后重建急需资金,望明国秉持人道主义精神...“
总理周远培和首辅李渊裴肃立一旁,等待皇帝决断。
“朕登基不足半年,“余朗放下信笺,“各国倒是把'仁君'二字用得娴熟。“
周总理上前一步:“陛下,旗皇时期处理此类请求,通常先派人核实情况,资助金额不超过所求10%。大陆皇者则多以物资交换,溢价2%收购算作援助。“
李首辅补充道:“东皇时期无人敢要资助,公国都是打服的。东皇有言:'打得一拳开,免得万拳来'。“
余朗若有所思:“先派人核实吧。“待两位重臣退下后,他激活了密室中的通讯法阵。
全息影像中,朱余最正在实验室摆弄某种精密仪器。
“六弟,三十多国要援助,你觉得该给吗?“
朱余最头也不抬:“皇帝三哥,你是皇帝啊,自己拿主意。“他调整了一下显微镜,“不过只要不吃亏,或者以后能赚回来的,我觉得就做得过。“
“你一个学经济的问我搞物理的,离谱了吧?“
余朗苦笑:“我才上位半年,他们就当我是软柿子了。“
朱余最终于抬起头,露出标志性的老六笑容:“你确实是仁君啊,和父皇最像了。“
这句话仿佛一道闪电劈中余朗。他怔了片刻,突然大笑:“提醒我了!治国我不算强,但做生意...“他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我可是专业的。“
通讯切断后,余朗拿起御笔,在米国的国书上批注:“可提供救灾物资,按市场价九折,以我国东南港口使用权抵押。“
又在阿三国的信上写道:“恒河治理乃专业技术,我国可派工程队,费用按国际标准,需以边境三处神庙地契为质。“
批完最后一封,余朗满意地放下笔。窗外的樱花飘落,一如他登基那天的景象。
“仁君...“他轻声自语,“也可以是精明的商人。“
御案一角,静静躺着一本《国际贸易实务》——朱余朗在清华攻读经济学硕士时的教材。